網紅食品不靠譜 加強監管保健康

網紅經濟大行其道,已然顛覆了傳統消費模式,而且為民眾帶來更為多元便捷的購物體驗,惟其本質上還是實體經濟領域在互聯網上的折射,同樣需要遵循市場規則,守法守信經營,銷售貨真價實的產品。故此,要達致網紅經濟的長遠發展,同樣少不了完善的市場監管,畢竟天底下總有唯利是圖之輩,愈流行的消費模式,愈容易淪為他們賺黑心錢的平台。

內媒近期委託北京一家檢測技術公司,就各網購平台上以「手工」、「土法」、「農家」等作為賣點,標榜天然、無添加的6款網紅食品進行相關安全檢驗。結果發現,諸如麻辣香腸、麻辣榨菜、白薯乾、綠豆粉皮、辣椒醬、蘿蔔條等食品其實都屬「三無產品」,當中更有兩款食品被驗出含鉛量及添加劑超標,俱屬違禁行為,及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傷害,情況令人擔憂。

食安問題 長爆長有

眾所周知,內地食安問題由來已久,且長爆長有,總也無法有效遏止,譬如上述所謂的「農家」、「土法」等噱頭,早前亦曾遭踢爆,市面上高價售賣的走地雞蛋,蛋黃之所以呈鮮紅色,實為黑心商人在飼料中添加色素所致,說是以五穀雜糧散養餵飼,其實還是用籠子關着養;此外,不時出現的含鎘毒大米事件,亦一再讓人食不安心。至於用硫磺熏製八角、以農藥養殖海參、以硼砂製作毒涼皮等行為,更已非違規使用添加劑那麽簡單,而是赤裸裸的謀財害命,證明一些人為了賺錢,連人性也可喪失掉。

而對一些不法奸商來說,網購平台不過是又一個可讓他們大展拳腳的地方,像河南、湖南兩地早前被揭有人在「黑工廠」生產辣條,四川則有人在廁所裏加工泡椒鳳爪,這些食品皆可堂而皇之地擺上各電商平台售賣,乃至成為網紅美食,廣受左鄰右里追捧,都是在以坑害他人的方式圖利。再如去年的「雙11」購物節,一些網絡主播紛紛被揭帶貨劣質食品或「三無產品」,內地消費者協會更在近一個月的監測期內接到超過33萬件與直播帶貨有關的投訴,問題涉及網紅造假、售後服務滿意度差等方面。

針對有關亂象,最高檢早前表示,當局已展開為期3年的重點監督行動,欲堵塞漏洞,確保食品安全;只是想法雖好,能否實現恐是另一回事,關鍵還看能否真正將監管落實到位,畢竟類似做法過往也見了不少,針對網購、直播帶貨等亂象不乏打擊行動,現實卻總差強人意。問題也非只限食安方面,而是廣泛存在於保健品、化妝品、日用品等眾多領域,甚至連禁售的高風險處方藥亦可在網上唾手可得;廣東更有幼童吃了網購朱古力出事送院,原因是當中含有禁用減肥藥,實在離譜,足證各行各業的監管危機皆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