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對華關稅 拜登躊躇難決

美國財長耶倫日前表示,華府將暫時保留前朝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徵收的懲罰性關稅,並在全面檢討後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拜登入主白宮後,在多個領域上推翻特朗普時期的政策,但在是否延續特氏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卻顯得頗為躊躇。拜登在大選前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訪問時就曾脫口而出,聲稱一旦當選,將撤銷對中國的關稅,惟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激烈反彈,其競選團體急忙撲火,強調拜登只是說要「檢討」關稅政策,撤銷與否未有定案。

美國對中國加徵懲罰性關稅「損人不利己」,已是不爭的事實。自關稅政策實施以來,美國對中國出口大豆的數量,自2018年起即不斷下跌,反觀政府為農民提供的補貼,截至去年1月便高達280億美元,相當於美軍維護核武器的金額。

美國企業 用腳投票

除了農業,汽車業亦是關稅政策的重災區。有數據顯示,自2017年起,美國汽車出口中國大減三分之一。有學者指出,美國對中國貨徵收高額關稅,意味着進口中國汽車零部件價格上漲,最終推高造價,再加上中國方面對「美國製造」的報復式關稅,令美國生產的汽車貴上加貴。這就是為甚麼電動車巨頭特斯拉要到上海建超級廠房,而寶馬亦將生產線由南卡羅萊納州的斯帕坦堡遷往中國。

事實上,超過3,500家美國企業去年入稟控告華府,有公司在入稟狀中指摘華府,不能以中國不公平知識產權政策及行徑外的其他理由,擴大對中國的關稅,其中特斯拉就指出,該公司曾就Model 3型號電動車進口的電腦和屏幕配件,向當局提出關稅豁免申請,結果遭到拒絕。換句話說,特朗普政府為了撈取「對華強硬」的政治油水,不惜犧牲企業利益。

對華懲罰性關稅「自傷己身」,拜登豈有不知之理,之所以猶豫不決,除了因為害怕被政敵「扣紅帽子」,還因為支持民主黨的基本盤──工會組織,它們傾向國家利用保護主義政策,避免工人飯碗被外國人搶去,至於企業競爭力以至補貼的錢從何而來,並非它們關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