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遭濫用 公眾私隱無保障

時下內地社會關於人臉識別技術遭濫用的情況愈趨凸顯,近日一段熱爆網絡的「男子戴頭盔看房」短視頻亦再度引發輿論對該問題的爭議與擔憂。公眾的訊息資料屢屢在毫無察覺下被非法收集取用,私隱權全無保障,更不知會遭受怎樣的損害,當局必須就此加強監管。

簡言之,這是一場關乎各方成本利益的「智鬥」。據內地官媒報道,如今愈來愈多發展商在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目的是為精準甄別看房人屬自然到訪客戶,還是屬地產中介帶上門;自然到訪便不需給予中介佣金,從而有效避免對方「爭客」,乃至中介為促成生意,需給予購房者更多優惠承諾,這些都將計入發展商的成本利益。而對購房者來說,如何確保自己的臉容不被拍到,不墮入發展商的「套路」,亦是關係到自身利益的現實問題。

防範不周 洩露訊息

必須指出,看樓者各出奇招隱藏自己實屬無奈,是樓盤發展商濫用人臉識別系統所致;如今該項技術愈趨成熟,安裝成本亦更低廉,惟相關操作是在消費者不知情下進行,與內地有關法例規定的收集、使用個人訊息應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必須「明示收集、使用訊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經被收集者同意」等主張嚴重相違背。事實上,近日因浙江杭州野生動物園升級使用人臉識別系統引發的訴訟案,同樣可以說明問題,民眾個人私隱總是在被迫之下遭採集,實屬欺詐行為,惟該訴求並未獲法院認可。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局對於民眾個人私隱方面的重視程度及保護力度仍然欠缺,尤其在當局致力於今年之前打造「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龐大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體系的背景之下,解決相關問題更顯緊迫與必要。正如一些網絡安全專家表示,許多企業在推廣人臉識別系統的同時並未有效做好安全防範措施,譬如黑客入侵或企業私自使用、員工倒賣圖利等行為都有可能導致訊息洩露;此前更爆出不法分子打包販賣人臉數據與「明星換臉」等黑色產業鏈,濫用相關技術的風險可謂與日俱增。

更需看到,一些無良企業為追求自身利益,侵犯或盜取用戶個人訊息的行為方式亦是多種多樣,無孔不入。譬如醜聞纏身的內地互聯網搜索引擎百度,過往多次被揭存在大量惡意廣告軟件及濫用用戶許可等問題,為此又常遭各方提告及當局約談、處罰,惟死性不改,日前再有美國研究機構揭露百度所開發的兩款手機APP或有洩露全球用戶數據風險,這對一個認定用戶「願以私隱換方便」的公司來說實屬正常,卻也是為西方國家一再指摘中國科企竊取他們的資訊送上「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