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專家:中美貿戰雙輸 美民眾代價更大

【本報訊】美國大選牽動環球經濟走向,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兼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接受東網訪問時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任期間對華發動貿易戰實為「雙輸」;美方雖然能通過徵收關稅,得到額外幾百億的收入,但稅額會由進口商家轉嫁至消費者身上,國民因此付出更大代價。

「美國優先」打破多邊關係

他表示,特朗普任內以「美國優先」為重,打破過往多國多邊關係,例如將美、墨、加的三邊協議改為各自的雙邊協議,令墨國和加國均受美方剝削;全球多國同樣因此成為受害者。假若特朗普再次當選,則必定會延續此政策,藉關稅帶來收入,也是他為數不多能為美國帶來財源的方法。特朗普未來更可能會再加關稅,幫補疫情開支。

特朗普原本希望透過減稅帶動經濟,再從企業營利所得稅確保聯邦政府財政健康。但疫情令經濟直接插水,預期政府未來1、2年財赤相當嚴重,特朗普繼續減稅機會不大。相反,雖然加稅政策將不利拜登的選情,但長遠卻能收窄聯邦政府目前的赤字,確保財政穩健。

拜登當選勢重簽國際協議

至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莊太量認為假若他當選,必然會重拾受民主黨及美國社會主流所認同的全球多邊關係,返回大部分國際組織、協議。但對於會損害美國發展的協議,例如京都協議等環保方案,可能會是當中的例外。

近年美國經濟逐漸被中國超越,有人指是特朗普施政不力導致。莊太量指出,實際上特朗普任內首一兩年的經濟一直好轉,直至面對貿易戰和新冠疫情等意外事件,才急轉直下。同時,中國經濟一直維持約6%的增長率,美國才會顯得相形見絀。

美國也有意識到中國的威脅,近年展開貿易戰、科技戰等,不斷打壓。但中國有堅實的人口紅利,長遠而言一定能超越美國,反而美國禁止中方5G、華為進入,又收窄國外留學生簽證數量,實際上是在孤立自己。美國倘若延續這一策略,當屬自掘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