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反常必有妖。互聯網時代,網絡投資理財騙局倍出,叫人防不勝防,然而萬騙不離其宗,噱頭再多,少不了會許以高收益、高回報之類的承諾,否則便不能誘人入局。只是此舉明顯有違一般常識,單就這一點,理性投資者便需敬而遠之,且過往教訓實在太多,不能總是不長記性。
多地公安機關近期紛紛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墮入了網絡「雲養牛」投資騙局,即以「互聯網+畜牧業」方式通過網絡程式登記領養牛隻,以賺取回報,之後再找各種藉口要求對方追加投資,最終捲款走人。據指受害人遍布全國,被騙金額由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有人甚至將半生積蓄投了進去,到頭來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一些地方已成立維權群組,其中一個群組便有上百名受害者,涉額高達七百萬元。
不可不知,內地近年盛行「雲養殖」、「雲種植」等「互聯網+」經濟,不少互聯網名人巨擘、電商、大企業都積極參與其中,並成功孕育出大批用戶,所養所種又包括雞鴨貓狗、花草蔬果等各式品種,乃至連東北虎也有得養,「雲養牛」不過是其中一環。但是再怎麼玩也好,投資與收益都有合理區間,過了頭肯定有問題,像本案一眾騙徒多是許以百分之十、二十等高額回報,乃至認領天數愈長,所獲返利愈多,算下來年收益竟可超過百分之三百,這哪裏是投資,簡直就是變戲法。
天上不會掉餡餅,偏偏就是有人願意相信。很難想像,一個傳統養殖業貼上「互聯網+」的標籤就能產生如此巨額的利潤,就能給投資者帶來如許賺頭;那麽騙徒許諾的高收益又從哪裏來?當然還是「龐氏騙局」那一套,以「拉人頭」模式完成資金累積,靠拆東牆補西牆兌現初期返利承諾,待到一定階段後開始食言敷衍,直至最終崩盤跑路。事實上,所有網絡投資騙案玩的基本上都是這種套路,「雲養牛」無非是新瓶裝舊酒的又一個騙人把戲,卻仍有那麼多人不斷上當受騙,可見內心貪婪,必招禍害。
和眾多利用P2P、區塊鏈、外匯平台展開的互聯網金融騙局一樣,無數的投資者被當作韭菜收割了一茬又一茬,以致早有「韭菜不夠用」之說,反映出來的另一重要方面則是他們嚴重缺乏投資理財教育。改革開放幾十年,民眾逐漸富裕起來,並想通過新型投資獲取財富增長,當中不乏一些急功近利、想要快速致富成分,惟因自身不具相關知識觀念,社會亦無從提供系統性投資學習機會,只能一再被人洗劫血汗錢,所以政府應該設法為民眾及時補上這一課,以及從監管層面着手,有效加強提升防範措施,少讓民眾誤墮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