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髒亂差 防疫硬傷太可怕

再現疫情反彈的北京於短短七日累計確診近一百六十宗,並連累至少四省出現關聯疫情,全市需調升應急響應級別至二級,難免又是一番折騰。當局雖然已將數名防疫不力官員免職,及以戰時狀態倉皇收拾殘局,卻也需要看到,一些商業場所的衞生及經營管理等環節落後不足的現狀若無改善,很有可能成為疫情防控的硬傷,到頭來白忙活一場。

北京市場監管局近日對全市農貿市場及其他市場進行突擊檢查,發現多間地下、半地下農貿市場環境十分惡劣,一些經營海鮮或家禽製品的店舖甚至連消毒工作也未完成,已責令對方關閉或整改。中紀委網站更就國內批發市場髒亂差問題刊文表態,提出應朝「智慧農批」方向改造升級,需具備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管理科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等條件。很顯然,北京的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俱未做到,淪為新的疫源地當在情理之中。

管理落後 環境惡劣

這類硬傷亦非只限於北京,而是全國通病。正如文中訪問的多名學者專家所言,國內整體批發市場髒亂差現象由來已久,不少都是興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並未充分考慮到污水處理及車輛停放等問題,乃至仍停留在原始攤商階段,需靠吆喝叫賣招攬生意;市場監管亦只是收取攤位費這麼簡單,與現代化管理嚴重脫節。絕大多數批發市場更以家族式經營或歸鄉鎮集體企業所有,長期處於「誰投資、誰管理、誰運營、誰收益」狀態,基礎設施建設相當滯後。

由此亦讓人再度想起這場世紀疫災最初爆發之地、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當初極為糟糕的衞生環境,潮濕,不通風,動物殘骸、內臟隨地棄置,血水、油污塞滿下水道,不但令人反胃作嘔,更淪為了病毒孳生、傳播的溫床。奇怪的是,在全國上下聲勢浩大的清繳野生動物交易行動中,反而一直忽略了各地農貿市場的衞生基礎設施、經營管理等重要因素,堪稱疫情防控中的重大失誤,情況叫人害怕。像北京的這波疫情反彈,病毒源頭似乎未再牽扯到野生動物,並涉及到三文魚之類的普通冷凍食品或砧板用具,更加說明市場衞生條件的重要性。

既然如此,當局更應及早對全國的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否則就等於埋下無盡的安全隱患,其他防疫措施再多也是白搭,畢竟「大菜籃」、「大果盤」與民生息息相關,接觸頻繁,一旦爆疫,傳播風險勢難掌控。像廣東省衞健委日前就緊急通報稱,已有一千五百多名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密切接觸人員抵粵,目前只追蹤到三分之一,民眾恐慌,當官的更害怕,隨時又將因防疫不力被免職,卻也無助於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