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康奈爾轉口風 彈劾總統勢難擋

美國總統特朗普匆匆從敍利亞北部撤軍,任由庫爾德族武裝面對土耳其軍隊攻擊,令他成為朝野眾矢之的。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譴責特氏的撤軍決定。另一方面,就在相關決議通過後,特氏與國會參、眾兩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和佩洛西,在白宮進行了自彈劾調查以來的首次會面,結果不歡而散。佩洛西會後形容特氏看來「非常動搖」,已經「崩潰」,且當面侮辱她是「三流政客」。

特朗普之所以氣急敗壞,當然不是因為共和黨眾議員倒戈那樣簡單。眾議院此前就曾通過決議,譴責特氏對四位民主黨新進女眾議員發表種族言論,形容言論形同將仇視及恐懼新移民和少數族裔的行為合法化,堂堂總統被扣種族主義者帽子,絕無僅有,然而特氏也只是在社交媒體罵人了事。

佩洛西伺機出擊

事實上,眾議院的譴責除了令特朗普面子上過不去,根本不能對他造成實際傷害。人們可以看到,特氏與國會的關係,從來就難以用「和諧」兩字來形容,例如在興建美墨邊境圍牆一事上,參眾兩院曾通過決議駁回總統頒布的國家緊急狀態令,特氏動用否決權駁回,最終國會還是無奈其何。

這次由通烏醜聞引發的彈劾危機卻有點不同。最新消息指民主黨主導的調查取得重大進展,儘管特氏在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通話中,並無直接談及對烏國的數億美元援助金,但白宮在事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其後亦有一系列「跟進措施」,顯示「特澤對話」並非孤立事件。

現時佩洛西的策略是,一方面對特朗普展開彈劾調查,另一方面遲遲不舉行全院正式投票,以便在「紅區」競逐連任的議員毋須表態得罪選民,等到民意出現巨大逆轉時才重錘出擊。參議院方面,過往的分析普遍認為,由於共和黨人有議席優勢,要達到三分之二同意彈劾的門檻幾乎不可能,然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最近口風放軟,聲稱希望彈劾聆訊能「速戰速決」,潛台詞似乎是輸少當贏,盡量避免讓彈劾總統成為民主黨在大選中的政治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