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持續逾半年,至今仍無停戰迹象,剛結束的新一輪談判據說「取得進展」,實際上是未有實質成果,令人擔憂不同的制度結構或導致兩國長期對抗,不僅冷戰重臨,甚至有發生熱戰危機。豬年的國內國際環境勢更惡化,當局還須作長遠應對。
九十日休戰期所剩無多,全球都在關注中美能否達成最終協議,結束這場對誰都沒有好處的貿易戰。正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最新報告所指,鑑於兩國龐大的經濟規模,此戰會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沉重壓力,包括引發貨幣戰爭及貨幣貶值、推高失業率乃至迫使更多國家加入貿易競爭,從而產生扭曲性後果,令貿易保護主義全球氾濫。
綜觀中美歷次貿易戰,無不是由美國率先挑起。美國為了維護其全球霸主地位,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包括頻繁製造中國威脅論,指摘中國不遵守世貿規則,竊取西方科技情報。美國還對西方國家軟硬兼施,鼓動他們聯手制華,全面壓制中國崛起。
美國屢屢以冷戰思維考慮問題,並長臂管轄,以國內法對付中國,說罰錢就罰錢,說抓人就抓人,藉口一大堆,至於站不站得住腳,又是另一回事。譬如華為在新一代網絡通訊方面技術領先,大有壓倒美國之勢,美國就視之為「安全威脅」,全力打壓。美國更連同部分西方國家,不時羅織罪名,無非是想逼中國就範,不僅可隨時敲上一筆,更有意將中國徹底打沉,尤其可對「中國製造2025」實施定點狙擊,用意再明白不過。
可以見到,中美兩國因制度結構、意識形態等方面的不可調和性,導致中美對抗成為必然,貿易戰亦只是其中的表現方式之一。中方雖屢屢釋出善意,努力謀求共存之道,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美方不但毫無合作誠意,更欲對中國趕盡殺絕。貿易戰打打談談已近一年,期間中方一再作出讓步,奈何總無法填滿美方不斷索求的胃口,最終能否簽訂協議,簽完之後會否再反口,都是未知之數。
說到底,中美之爭就是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之爭,亦是國運之爭,存亡之戰,所以中方強調「不能改的堅決不改」,然而除了核心利益,能讓的便讓,像增加美國大豆等農產品進口數量,其實也算不了甚麼,中國市場本來就有這方面需求,權當是做個順水人情,始終以中國目前的綜合國力,仍無法與美國全面對抗,忍辱負重、積蓄力量,乃是迫不得已。
中美對抗勢將長期存在,況且今後的碰撞還會愈趨激烈,為此必須舉全國之力應對。而要做到這一點,當局更需落力解決各種民生問題,使民心歸附,否則隨時會出現「不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