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要求明年全國脫貧,各地紛紛加大「脫貧攻堅」力度,但部分地區扶貧變扶富、扶貪問題依然嚴重,原本惠及民生的德政,最終被各級貪官搞成失民心的敗政。
山西臨汾市隰縣日前被揭發當地數百名接受政府扶貧救濟的貧困戶,名下共有四百二十七輛汽車,大部分為家用小客車,亦有不少人坐擁價值不菲的歐洲名車,甚至還有貧困戶名下擁有五輛汽車。更諷刺的是,隰縣扶貧開發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對此竟解釋稱,「有車不一定不符合扶貧條件」。
地方政府官員「劫貧濟富」還能劫到如此「名正言順」,不得不令人咋舌。事件暴露出內地扶貧領域仍是腐敗重災區,更反映中紀委近年針對扶貧部署的反腐措施,根本對各地官員難有震懾作用。山西這種假冒貧困騙取扶貧資金現象,幾乎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國家審計署早前曾查出全國有逾十萬人造假騙取扶貧資金,廣西馬山縣三千多名扶貧對象,竟有九成八是假貧困;山東省鄆城縣七個村的貧困戶,半數以上假貧困。
扶貧領域造假氾濫成災,除了因自私自利和貪欲驅使外,最大原因仍是地方政府和官員腐敗,一方面審核不嚴,監察不力,另一方面則是官員造假,圖利他人。上級撥付的扶貧資金層層剋扣挪用,真正的貧困戶每月只能領到一百至二百元的扶貧救濟款,而一些用於幫助貧困戶致富的大額款項,則多被官員親朋好友佔用,這也是為何出現貧困戶擁有豪華名車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假冒貧困戶屢禁不絕的最大原因,是各地懲處不力。由於扶貧領域的腐敗,多為「螞蟻搬家式」的腐敗,金額相對較小,因此長期以來,鮮有官員被嚴懲,每次揭發出扶貧造假事件,頂多官員受到處分,假貧困戶卻無一人受到法律制裁,甚至冒領款項都不用退賠。因此,當局或應盡快制訂相關法規懲處冒領者,才有望防止扶貧資金被鵲巢鳩佔。
近年來,中國的扶貧已從粗放扶貧全面轉向精準扶貧,所謂精準扶貧,就是要把每一分錢花在最急需的地方,但是很多大躍進式的扶貧並沒有真正起到脫貧作用,窮人照樣窮,貧困戶照樣貧困。
按官方通報,內地目前尚有三千多萬赤貧人口,而距離中央制訂的二○二○年消滅貧困目標時間愈來愈緊。顯然,山西扶貧造假事件理應給當局敲響警鐘,如果扶貧領域繼續腐敗,明年又如何實現全面脫貧目標?
當然,從另類觀點看,在山西擁有進口名車也有可能是屬於「貧窮人口」,或許是國人期待的「中國夢」,已率先在山西實現呢?果真如此,也不失為一項振奮人心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