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弄虛作假行為氾濫,能否按時完成任務更關係到不少人的烏紗帽,故各方紛紛派出巡查督導隊伍對基層扶貧幹部催逼施壓,甚至上綱上線,動輒得咎,粗暴任性的背後更顯自私心態,真扶貧永遠只是口號。
日前,安徽全椒縣一名扶貧幹部因未能及時接聽脫貧攻堅巡查組電話,隨即遭到問責處分,這種不近人情的監察方式招致輿論炮轟。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部某省的貧困縣再爆類似事件,只因扶貧手冊中寫錯了兩個標點符號,涉事幹部便被列入「黑榜」全縣通報批評,並扣除一年的績效獎勵,可謂荒唐至極。
不過是一份工作手冊而已,只需將貧困戶相關資料登記在冊、便於日後搜尋查證即可,實在不明白錯幾個標點符號能有多大問題,對扶貧工作又能造成怎樣的影響?難道非得如此小題大做、吹毛求疵,才能體現出巡查督導工作的價值所在?況且扶貧工作究竟做得如何,並非只是靠文字來反映,否則個個都將心思用在寫好手冊上,無人幹實事,最後又淪為另一種形式主義。
事實上,像這樣的苛刻問責方式絕非個別現象,一些巡查人員名為落實中央精神、監察扶貧工作,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任性妄為,憑自己的喜好做事,今天心情好了,所有人都相安無事,明天心情不好了,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處分人。懾於巡查組的「絕對權威」,基層人員根本不敢申辯,以致人人自危,伴巡查組如伴虎,反而打擊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變相影響了扶貧任務的完成。
巡查組拿着雞毛當令箭,不務正業,說到底,根本不是真心扶貧。他們一波又一波下基層巡查,看似忙得不亦樂乎,其實各懷鬼胎,各有所需。眾所周知,內地的扶貧工程是一項政治任務,而且設了限期,各級相關領導都須為此擔責。眼看限期將至,而扶貧工作進度如何,能否按時完成任務,想必他們比誰都更清楚。完不成怎麼辦?惟有平時多做表面文章,巡查組其實就是代表各級領導而來的,緊盯着扶貧手冊上的標點也好,打電話詢問也好,無非是為了留下些「痕迹」,以便將來追責時好推脫。
上面千隻錘,下面一顆釘。誰都想在釘子上敲兩下,證明自己曾經出過力,至於釘子能否承受則不在考慮之列。而如此自私的做法亦害苦了基層,有貧困縣一年要接受三百多次巡查,有扶貧幹部一年有兩百多天浪費在迎檢、陪檢上,有企業更要準備上千份材料應付迎檢。如此疊床架屋、勞民傷財,結果是正事幹不了幾件,還要隨時面臨各種莫須有的問責,脫貧大計能否最終實現,怎能不叫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