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醫療儀器 8•3 萬病人枉死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周日(25日)發表最新調查報告,揭示多國政府對高危植入式醫療器材監管粗疏,令許多不完善的醫療裝置可面世,包括心臟起搏器、人工髖關節、避孕裝置和乳房植入物等,導致過去十年全球合共一百七十萬人因此受傷,其中八萬三千人更不幸死亡,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亦接到全球逾五百四十萬宗有問題報告。

參與調查的記者來自三十六個國家及地區、合共逾二百五十人,他們翻查各地數據庫及公開紀錄,如法庭文件、政府招標文件、儀器回收及批准紀錄、病人受傷和死亡等數據。報告指,不少高危醫療器材經歐洲的牟利私人認證公司,評估是否安全及符合歐盟標準。

致命個案遭淡化

根據歐洲官員的電郵,歐盟監管機構對九成高危植入式醫療器材沒有掌握臨床數據,他們認為這些產品與現存的相似。不少生產商亦會淡化器材危險性,在二千一百個導致病人死亡的個案中,它們只會列為「器材失靈」或「受傷」。ICIJ指生產有問題器材的歐美廠商因涉及貪污、欺詐及違規,自二○○八年起向監管機構支付十六億美元(約一百二十四億港元)和解。FDA去年批准推出市場的器材數量大增,但發予生產商的警告卻大減。

報告列出部分受害個案,其中患遺傳病的澳洲墨爾本女子卡羅(Chantelle Karo),因腿部僵硬或痙攣而行走困難,需用藥紓緩肌肉。她去年五月向美國一間公司購買植入式醫療泵,把藥物注入脊髓。惟事隔約一年,該器材出現問題,即使動手術都解決不了。後來她被告知導管絞纏致不能輸藥,這情況可導致死亡。

病人易淪白老鼠

除了上述案例,報告提及有廠商會把在動物或人類屍體上試驗過的裝置,供應給病人使用;亦有醫療裝置植入病人體內後裂開;超過一百九十名歐美病人使用日本製內窺鏡後感染耐藥菌,部分人更因此死亡。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