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官發癲強剷蒜田

雲南大理州洱源縣官方近日以農藥化肥污染洱海為由,強行剷除農民已經種植的大蒜,引起極大爭議。當地農民批評官方沒有事先作出宣傳,在農民播種後才強行剷除蒜苗,導致嚴重經濟損失。據網傳短片顯示,官方人員到蒜田清理時,遇到農民抗議,雙方一度爆發肢體衝突。

洱源縣政府指出,種植大蒜施用的化肥僅有一成被大蒜吸收,其餘九成隨着灌溉用水而溶解到水中,然後經河道匯入洱海。隨着雨季來臨,生活污水和農業灌溉雙重污染,加重洱海負荷,水質大幅下降。故日前大理州發布整改通知,要求在全市範圍全面禁止種植大蒜,引導農戶拔除田間長勢良好的大蒜。

不過對於政策,當地農民並不如官方所指的「一片支持」。據公開資料顯示,大蒜是洱源縣重要的經濟農作物,也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一名農民怒斥「剷蒜」政策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為洱源縣有些鎮今年早種下了大蒜,現在苗已經冒出來有筷子這麼高了,然後政府給剷除了」。

補助難彌補損失

對此,大理州農業局李姓副局長表示,全面禁種大蒜簽訂協議的每畝補助為一千二百元(人民幣.下同,約一千三百六十港元),每畝蒜種回購補助六百元(約六百八十港元)。然而農民指出,今年一袋大蒜市價是二百元(約二百三十港元),而政府的補償是按八十元(約九十港元)至一百元(約一百一十港元)一袋,根本彌補不了損失。

官方派員強行剷蒜的短片及圖片在網絡瘋傳,當地網民質疑,政府八月才宣傳禁種大蒜,而很多農民早就播種,批評政策「簡單粗暴」。一名參與剷蒜行動的政府領導承認,相關部門確實在時間、節令上掌握得不好,如能在農民購入蒜種、種植前進行要求和疏導,而不是等到苗長出來再拔,效果可能會不一樣。

另官方指出,今年初夏,洱源縣約有七萬噸大蒜滯銷,因此希望藉政策協助農民轉型升級,並與省外公司洽談合作,拿出一部分土地做觀光農業。此外,縣裏正洽談引導農民種植中草藥及藜麥等高經濟效益作物,大幅減少使用無機化肥和農藥。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批評,政府的行政決策,不論是引導還是實施,都應在決策開始前就告知農民,何況大蒜是洱源縣、大關縣的重要農作物,播種後幾個月再剷除,不僅做法簡單粗暴,且沒有把民眾利益真正放在心上。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