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華府貿易戰 德法兩國現分歧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戰四面點火,其如意算盤是對手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個別國家與其媾和,從而為美國撈取最大利益。果不其然,歐盟兩大巨頭德國和法國,應對華府的挑釁一軟一硬,正中狂人的下懷。

法國經濟部長勒邁爾日前警告,倘華府一意孤行,對歐盟進口商品徵高額關稅,將受到歐洲國家團結一致及強而有力的報復。他又提到歐盟將於今年底至明年初就是否向Google及美國蘋果公司徵稅取得共識,強調這並非基於法律問題,而是主權問題,明顯針對特朗普開展貿易戰以「保障國家安全」之說。

幾乎同一時間,德國政府的取態卻跟法國南轅北轍。總理默克爾表示,願意與美國就汽車關稅問題進行談判,並考慮取消美國入口汽車的關稅。此前德國多家大型汽車企業已表明,只要美國移除汽車關稅,將支持歐盟比照辦理。默克爾此時此刻「鬆口」,證明企業界的聲音已獲政府支持。當然,德國作為歐盟成員國,是否有權與美國進行雙邊談判,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徵汽車關稅 乃德國死穴

法、德之間的分歧並不令人意外。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對美出口國,超過一百萬個工作崗位跟汽車製造業有關,美國對歐洲汽車徵收高額關稅,無疑擊中該國死穴,特朗普早前揚言要德國豪華汽車「在紐約第五大道上消失」,德國主要汽車製造商股價應聲大跌。反觀法國,汽車出口本非要衝部門,自然「站着說話不腰疼」,情況就如該國接收的中東難民不多,卻對意大利拒絕難民入境說三道四。事實上,法國對德國歷年來的巨額貿易順差不滿已久,法國總統馬克龍就曾抱怨,德國一枝獨秀的經濟實力令人「無法承受」,其得益於歐元區不平衡所獲得的貿易順差不利於歐元區的經濟。

貿易戰從來是小國吃虧、大國佔上風,後者不僅實力雄厚,更為「耐打」,且經濟結構多元,較易互補,問題是,歐盟並非真正意義的「國家」,單是成員國的財政紀律問題就已經鬧得不可開交,要槍口一致對付美國,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