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婦食魷痛 證非口腔孵化

【本報綜合報道】南韓一名六旬婦人,數年前吃下一隻魷魚後,口腔劇痛,醫生在婦人牙齦、舌頭下及口腔內膜,發現十二粒紡錘狀白色物體。當時傳媒言之鑿鑿,指魷魚的精子在婦人嘴巴內受精,更「誕下」小魷魚,引起恐慌。惟近日有科學家證實,婦人口內的異物是魷魚的精囊,但絕對沒有受精。

精囊依附口腔致痛

該個案早於二○一二年刊登在醫學雜誌《寄生蟲》上。當時國內外多間傳媒報道時,指該名婦人吃下的魷魚未完全煮熟,故在於精囊中的精蟲尚未死亡;婦人把精囊咬破後,精蟲進入口腔內,並依附在該處,令婦人痛不欲生。有報道甚至誇張表示,魷魚精在口內受精孵化、醫生從婦人口中取出小魷魚。

惟科學家近日證實,醫生從婦人口中取出的,是魷魚的精囊。但和媒體報道的不同,精囊非受精卵,亦沒有誕下小魷魚,一切純屬虛構。科學家指,受精需要精子及卵子,在此個案中根本不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