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科學家從一些受過電擊的海洋蝸牛身上,提取特定的核糖核酸(RNA)轉移到另一些未經電擊的蝸牛,結果竟令後者同樣作出遭受電擊時的防衞反應。研究或有助了解及治療腦部疾病。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腦研究所的格蘭茨曼(David Glanzman),與其團隊早前找來一批被稱為海兔的海洋蝸牛,在牠們的尾巴每二十分鐘施以一次輕度電擊,一共五次,團隊於一日後再電擊五次。這些電擊令海洋蝸牛做出防禦性收縮反射動作,平均長達五十秒。
研究人員其後從這些海洋蝸牛的神經系統中,提取帶有基因訊息的核糖核酸(RNA),注射到七隻未受過任何電擊的其他品種海洋蝸牛體內,同時將另一組沒受過電擊的海洋蝸牛的RNA,注射到另七隻沒受過電擊的海洋蝸牛作對照。實驗結果發現,前一組接受轉移RNA的海洋蝸牛,即使沒被電擊,也會做出遭電擊時的防衞性尾部震動動作,平均長達四十秒,對照組的海洋蝸牛則沒這種反應。
神經科學界一直認為,記憶是存儲在神經元的突觸中。經過這次實驗後,格蘭茨曼認為,記憶是存儲在神經元的核中。他同時指出,海洋蝸牛的細胞和分子發展過程,與人類非常相似,有助了解恢復早老性癡呆症早期階段休眠的記憶。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