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馬來西亞大選翌日,當地一份馬來人報章頭版以「全民海嘯」為題,一語道破今次選戰的特殊性:種族政治根深柢固的馬來西亞,不少選民沒像以往般只依據種族身份投票,而是聚焦民生議題,分析認為選民一改以往取態,正是造就反對派出乎意料報捷的關鍵所在。
今次大選前,國民陣線過去六十年來未嘗一敗,依仗的很大程度是其優待馬來人政策。反對派希望聯盟原先的策略,是借助馬哈蒂爾與鄉郊馬來人的良好關係,搶奪國陣票源;不過分析認為,反對派意外勝選不僅反映其「馬來人海嘯」策略奏效,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生活水平上升,民怨之大足以跨越種族背景及城鄉差距,成為選民投票時的首要考慮。
亦有輿論認為,納吉布早已成為執政聯盟負資產,但他不但沒調整競選部署,反而沿用五年前「打種族牌」及派糖策略,反觀對手馬哈蒂爾聲言「捍衞人民及國家尊嚴」,顯露政治領袖風範。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東盟研究主任馮嘉誠向本報表示,這次希盟變天成功,原因是選舉焦點較簡單,正落在是否認同納吉布或國民陣線繼續執政,所以即使部分選民不認同其對手馬哈蒂爾,都傾向選擇「含淚投票」。除此之外,他願意與反對派、包括死敵民主行動黨元老林吉祥、反對派領袖安華合作,亦是勝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