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幫兇得善終 正義彰顯談何易

二戰期間協助屠殺三十萬猶太人、有「奧斯威辛會計」之稱的前納粹德國黨衞軍士兵格朗寧,去年被判謀殺罪成,但就在展開四年牢獄生涯前,格朗寧在醫院病逝,終年九十六歲。

格朗寧年輕時曾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工作,負責沒收及清點從集中營囚犯搜刮得來的財物,二○一四年以納粹大屠殺共犯罪被起訴,儘管格朗寧辯稱並未親自參與集中營的「解決方案」,但仍被法庭判決有罪。

格朗寧獲罪的象徵意義,用世界猶太人大會主席勞德的話概括最適合不過︰「格朗寧只是納粹的一顆小齒輪,但如果沒有眾多像他那樣的人,導致數以百萬猶太人喪生的大屠殺,壓根不會發生。」事實上,除了格朗寧之外,二○一一年,時年九十一歲的納粹集中營守衞德米揚魯克在潛逃多年後終於坐上被告席,惟上訴期間離世。隨着時間流逝,當事人存世者日少,格朗寧很大機會成為最後一位被定罪的納粹戰犯。

日本設法抹掉大屠殺史實

儘管格朗寧得以「善終」,但畢竟向世人發出「正義只會遲到但不會缺席」的訊息,而德國當局直面黑暗歷史的決心亦是有目共睹。對比之下,日本人對待二戰,無疑要惡劣得多。近年來,日本當局千方百計抹掉南京大屠殺的史實。舉其大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於二○一五年評議《南京大屠殺檔案》期間,日本當局以威脅停繳會費等手段,百般阻撓;翌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審訂的部分高中教科書,在談到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時,僅以「大量」一詞表述,企圖模糊處理。早前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討論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結果遭到部分日本國會議員阻撓。

又例如慰安婦問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去年報道日本在二戰期間,強行徵召二十萬名慰安婦,日本內閣官房長官隨即搬出所謂官方立場,聲稱「在政府發現的史料中,沒有直接證據顯示軍方或官方曾強徵慰安婦」。面對侵略歷史,德國與日本有着天淵之別,日本人一日迴避問題,便一日無法獲得被侵略國的諒解以至國際社會尊重,「正常國家」也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