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特朗普宣布對進口鋼材和鋁材徵收重稅的同時,澳洲、加拿大、日本等十一個國家簽署有「縮小版TPP」之稱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及進步協定」(CPTPP)。一邊是美國開歷史倒車,帶頭搞貿易保護主義;另一邊是美國的盟友們自求多福,繼續推廣自由貿易,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特朗普去年上台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退出前朝奧巴馬主導的TPP。不少論者指出,歷史上貿易保護主義只會造成職位進一步流失,而製造業職位的持續減少,與其說是被中國或墨西哥搶走,不如說自動化取代了人手,只是妖魔化「外國人」更容易賺得選票而已。
不管怎麼說,特朗普這套民粹手法,在美國國內有一定市場。須知道,於奧巴馬八年總統任期內,並未能推動國會簽署相關協議,不僅共和黨人阻撓,部分民主黨人為更好保障工會工人的利益,同樣對TPP持反對態度。
沒有了美國的CPTPP,雖被形容為縮小版TPP,但十一個國家涵蓋五億人口,GDP總量達十萬億美元,全球經濟所佔比重高達一成三,實力不容小覷。有意思的是,奧巴馬銳意推動TPP,意在經濟上圍堵中國,如今特朗普親手揚棄自由貿易,CPTPP反過來變成針對美國,不可謂不諷刺。值得注意的是,CPTPP由日本主導,到底是日本人不顧華府顏面自行其是,抑或雙方早就形成默契,華府在組織內放了自己人,方便有需要時可隨時加入,還有待後續發展驗證。
特朗普退出TPP,實際上反映其「雙邊談判,以大壓小」的貿易理念。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曾直白地指出,TPP的核心缺陷就是需要啟動多邊談判,每個國家要求這樣那樣的讓步,最後是美國吃大虧。然而,奧巴馬時代擔任總統貿易特別顧問的斯瑪特卻指出,對大多數國家而言,加入TPP代表進入世界經濟總量百分之四十市場的通行證,美國身在其中,議價能力只會更大。更何況,美國自己孤家寡人,其他國家卻仍然抱團取暖,華府雙邊談判以大壓小的算盤很難打得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