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多亂象 參賽禁令如廢紙

作為國家教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地民辦教育市場近些年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眾多民間辦學團體、培訓機構紛紛湧現,令人目不暇給。在這種幾近野蠻生長的勢頭下,行業中積藏的種種弊端亦逐漸浮現,教育教學、規範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再次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教育部等四部委近日聯合發出公告,着手整治校外培訓班,禁止民辦培訓機構舉辦以小學生為主的學科競賽、測試等「強化應試」行為,切實減輕小學生的課外負擔。內地多個城市隨即發布「禁賽令」,一眾民辦賽事如赫赫有名的「華盃賽」相繼宣布暫停。然而湖北武漢市卻置禁令於不顧,多個賽事非但未有停止,相關主辦方更擅自將賽事提前,以圖在禁令生效前偷步舉行。如此一來,賽事主辦方是如願了,卻害苦學生,有人因平時投報的「盃賽」太多,以致一日之內需連賽三場,苦不堪言。

利益作祟 升學綁架

四部委聯手出擊,目的顯然不只是為學生減負這麼簡單。眾所周知,內地多年來盛行奧數等學科競賽,各種比賽琳琅滿目,數不勝數,而由此催生出來的龐大教育產業效益更令人嘆為觀止。有調查顯示,中國的教育培訓市場規模兩年前就已高達八千億元人民幣,且按年作大幅度提升。武漢的民辦培訓班敢於無視禁令,背後無非是利益作祟。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各種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成行成市,甚至形成從教師到教材出版、房屋租賃等一條龍產業鏈,利益驚人。據統計,全國有近大半中小學生曾參加過校外培訓補習,更令人擔憂的是,在這些民辦培訓機構中,辦學手續齊全、真正符合國家相關要求的還不到兩成,換句話說,該類機構大部分都是在違規操作,以致壟斷市場、弄虛作假等亂象時有出現。北京早年就曾爆出有比賽涉嫌回佣,和學校按比例攤分報名費,及誤導家長比賽可作選拔優秀學生之用,從而鼓動更多家長報名參賽,「華盃賽」更多次陷入洩漏考題漩渦,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亂象可見一斑。

更荒唐的是,從學校到家長,對民辦培訓班皆趨之若鶩,爭相讓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學校認可,家長支持,形成奇特的生態循環。而政府亦多因片面追求業績,以及避無可避的官商勾結,每每出了問題或視而不見,或敷衍了事。或許正是由於各方的「心有靈犀」,才造成今日的尷尬局面。至於當前實行的應試教育,更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當考試成績成為評價學生能力的唯一標尺,瘋狂的競賽操練就成為不二法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類似亂象由來已久,種種禁令亦非首次出台,當全國上下都被考試升學綁架,一紙禁令又豈能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