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民間及官方在近年的聖誕節發起「抵制聖誕節」浪潮,不少地方政府已禁止官員慶祝聖誕節。近日網傳內地民間有不少抵制洋節日活動,除了遊行,更有豎立在戶外的巨型聖誕樹被推倒。類似這種抵制行為,與當年義和團排外運動又有何異?中共強調文化自信,關鍵在於在文化競爭中贏得先機,而不是採取堵截方式獲勝。
抵制聖誕節,最大的擔憂是文化入侵,但這顯然是杞人憂天,聖誕節在中國的宗教色彩已經弱化,反而是商業色彩濃厚。每年聖誕節,最開心的不是基督教教徒,而是各大商家們,他們可以利用這個噱頭販賣商品,大發其財;年輕人則呼朋引類,談情說愛,在緊張的壓力下獲得一時的狂歡,以減輕精神重負。
所以,擔心過洋節會導致文化淪陷,顯然是多此一舉。那些抵制活動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心理的表現,很多地方尤其是教育部門禁止過洋節,卻不反對元旦、洋曆,也不反對洋學制、洋學問。如果說西方文化入侵,其實已經侵得差不多了,現代國家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等,從器物到制度到文化,不是全面西化了嗎?現代文明就是一種西化的文明,現代生活就是一種西化的生活,在吃穿住用行甚至思想文化都已西化並且過得很好的今天,口口聲聲擔憂和抵制西方文化入侵,也是極滑稽的。
抵制洋節與抵制洋快餐都是一樣荒謬的。每當中國與其他國家有矛盾時,就會出現一系列抵制行動,比如美式快餐店就曾多次被攻擊,參與者多是一些基層民眾,他們打着「愛國」之名,圍攻美式快餐店的員工和食客,但事後有網民踢爆,當中一些組織者其實是這些美式快餐店的行業競爭者,他們看到美式快餐店生意紅火,故意借題發揮,玩弄民粹,企圖以抵制的辦法搞垮行業對手。這些人根本不是愛國者,而是玩弄民意的騙子。
在訊息全球化時代,一味抵制是最愚蠢的行動,如何求同存異、包容並存、吐故納新才是好辦法。比如聖誕節這個概念,完全可以走中國化路線。今年很多網民發的聖誕賀卡,圖中的形象已不是傳統的聖誕老人,而是披着紅袍的關公。眾所周知,關公是中國的財神爺,也是兄弟義氣的象徵,這種變異的聖誕賀卡帶有濃烈的中國文化氣息,完全是本土化的結果。
中共一直強調文化自信,但這種自信不應該抱殘守缺、故步自封,而是要兼容並包。在最強盛的唐朝,長安是世界之都,無論是阿拉伯、印度,還是日本、朝鮮的文化,都能夠在這片大地上競相發展,適者生存。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與大國崛起,先要有這份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