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洲、新西蘭和德國政府先後指摘中國影響力滲透當地。作為中國威脅論的新變種,這股中國滲透論的風潮正在西方興起,折射出西方的政治自信已經降到歷史新低點。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澳洲、新西蘭甚至加拿大、巴西等國最近都震驚地發現多宗中國政府在背後出資企圖以金錢賄賂並影響該國政治、大學校園、智庫研究和公司企業的案例。報道提到,美國政治人物和學術圈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開始謀策應對。澳洲總理特恩布爾還推出了一系列旨在遏制其他國家在澳洲政治影響的法律提案。
德國憲法保護局則警告說,中國情報機構通過社交媒體廣泛收集訊息、招募德國線人。德方還說,中方已嘗試聯絡了一萬多名德國人,滲透對象以議會、各部委和官方機構為重要目標。而美國共和黨議員魯比奧表示:「我們對於俄羅斯干預美國選舉有許多討論,但中國影響我們的公共政策和基本自由之努力和規模大於一般人所想像。他們竭盡全力,不只是改善自己的形象,還專門針對美國國內的民眾。」
諸如此類的報道說明,中國滲透論正在西方媒體與政界持續發酵,成為這一段時間西方對華認識論的基調。但事實上,當中的指控完全是無中生有,有些甚至是栽贓陷害,或者將正常交流敵意化,以此阻止中國影響力在西方的增長,或者為了本國政治鬥爭的需要。以澳洲為例,執政的特恩布爾因經濟發展乏善可陳而面臨政治危機,為了轉移外界焦點,故意炒熱中國滲透論的議題,打擊與中國聯繫緊密的政治對手,以便贏得大選。特恩布爾為一黨私利,犧牲中澳合作共贏大局,未免因小失大。
另一方面,中國滲透論的興起,也說明西方對自身制度已開始失去信心。二戰後,西方居於道德高地,不斷向外輸出自由價值觀及普選的民主制度,但近年來因福利危機、難民危機、恐襲危機以及政黨惡鬥,西方的政治制度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逐漸失去了自我更新和糾錯能力。相比之下,中國從勞動力、技術、資本等市場各要素全方位挑戰西方比較優勢,甚至在制度、價值觀層面衝擊西方霸權。中國成為西方國際競爭力下滑的眾矢之的,亦變成西方各國提防擔心的目標。
在西方語境中,中國滲透論與俄羅斯干預論是相提並論的。在此之前,無論是美國、法國、德國大選,甚至是英國脫歐公投及西班牙統獨公投,西方各國異口同聲地指摘俄羅斯利用網絡及輿論操控及影響結果,這讓俄羅斯有口難辯。如今西方如法炮製,將這招用於中國身上。中國對此需要高度警惕,防止局面進一步惡化,成為西方危機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