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計劃於今年四月舉行,但因中印洞朗對峙事件被一拖再拖的中俄印外長會晤,終於在日前召開。王毅此番不僅是洞朗對峙危機之後,也是中共十九大後的中國首位高官訪印。王毅告誡印方,「應從長遠角度和全球視野看待雙邊關係」。王毅話中有話,不知印方聽懂多少?
自從洞朗對峙之後,印度對華敵視態度陡然攀升,尤其是當美國提出「印度-太平洋戰略」,提升美印關係之後,新德里更向美方迅速靠攏,加入對華壓制圈,不僅在邊境問題上強硬相向,更處處針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設卡增堵,讓中方非常不滿。
俗話說,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對印度這樣的無賴國家,中國雖然一千萬個不願意與其糾纏,但該鬥的還是要鬥,否則新德里以為中國是一頭病龍,永遠不會尊重。比如洞朗對峙之後,中國不僅沒有撤軍,反而將一千八百名士兵部署在當地。
按照以前的慣例,中國軍隊只在每年四、五月和十月、十一月巡邏洞朗,冬天都會將士兵撤走。但這個冬天中國士兵在當地建好了兩個直升機平台,數十個預製的房屋、掩體及商店,還升級了公路,洞朗對峙的最直接結果就是:解放軍在該地區實現了永久性駐紮。中方完全掌控了當地局勢。而且,因為這場對峙,大量中國武器順理成章部署到了最前沿,中方並且構築了不少重要工事,一旦爆發衝突,中方再不像以前那樣處於劣勢。
中方這一動作對印度來說如鯁在喉。洞朗地區下方,就是印度東西部的通道,一條寬約二十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這是印度的咽喉之地。如果中國佔據了洞朗高原,就好比一把尖刀插入了印度最柔軟的部位,對印度來說,真是如芒在背。一旦爆發戰爭,中國大軍將可從洞朗高原迅速揮師南下,如果中國掐死這個走廊,西部的印軍就是甕中之鱉。
印度是嘴上厲害,中國是手上厲害。同樣是洞朗對峙,印度大吵大鬧,讓世界都認為他贏了,但中國卻默不作聲,該幹的堅決幹,毫不手軟。印度吵完鬧完最後還是吃虧,而中方則悶聲發大財。事實上,中國對印度戰略並不是短時間要打一仗的問題,而是如何經略周邊,擴張中國影響力,同時加強一線的防禦部署,二線武器裝備的儲存,提升前方兵力投送。
印度自獨立之後,大國雄心就深植於印度政治家的夢中,但由於印度地方割據等先天不足,再加上民主制度的負面效應,決定了印度的強大只是一個夢想。中國眼中對標的大國惟美俄兩國,印度根本就不是中方的挑戰目標。如果新德里清晰認識到這一點,還可以搭上中國崛起的快車,否則就淪為中國崛起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