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吃海鮮年吞逾萬膠粒

海洋垃圾所釋出的塑膠微粒,已成為嚴重的污染源頭,人類吃下受污染海產後,同樣吞下微粒。歐洲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嗜吃海鮮的人一年內間接吞下的塑膠微粒,可多達一萬一千顆;其中甲殼類海產情況惡劣。專家警告,污染問題只會繼續惡化,呼籲各界正視。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展開研究,了解人類進食的海洋生物受污染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海產的內臟均有塑膠微粒,相信是海中塑膠垃圾所分解,其中甲殼類動物攝取塑膠的情況嚴重。

護理產品為元兇

研究員於實驗室模擬海洋的膠粒污染情況,再將數百隻青口放於水中作測試,結果發現每隻青口平均含有四點五顆塑膠微粒,每一份食用分量就有九十粒,若每周吃兩份,一年就已吃下逾九千顆微膠粒。每六隻蠔也含有五十顆塑膠微粒;而大型魚類以浮游生物為食,吞下的膠粒可能更多。

領導研究的海洋生物學者波特(Adam Porter)表示,目前未有確實證據證明,膠粒進入人類身體後會造成何種損害,需作進一步醫學研究。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研究則指,海產中的微塑膠對海洋生物的存亡,以至食物安全造成威脅。

不少環保團體曾警告,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大量個人護理產品均有塑料成分,由於塑膠微粒的體積小如幼沙,難以濾走,膠粒最終會流入大海,且難以分解,被海洋生物吞下。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