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國百般示警,印度在邊境地區仍拒不撤軍,兩國攤牌在所難免。此役雖對中國有一定風險,但總體上利大於弊。事實上,如此戰不可避免,不如早打大打,一仗打出百年國運。
印度每次在邊境挑釁,都是瞄準中國內憂外患之際。比如一九六二年那次,印度瞄準當時中國與蘇聯交惡,又與美國為敵,再加上有台灣問題拖後腿,國內又有三年災荒,因此得寸進尺。一九八七年那次,中國與越南邊境戰尚未結束,國內又遇到通貨膨脹,印度又想重施故技。今次則是中國在東部被朝核、釣魚島絆住手腳,又加上十九大即將召開,印度認為有機可乘。
不過,印度每次都是打錯主意,最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今次也不例外。雖然中國現在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嚴峻,但仍然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諸多優勢。以天時為例,雖然印度在國際上得到美日歐等勢力明裏暗裏支持,但這些國家本身「疾病」纏身,未必能夠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持印度。
地利方面,中國可以居高臨下,對印度進行「俯攻」,而且中印邊境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只有三百公里,處於中國新型火箭炮的射程之內,中國戰鬥機加一下油門,就飛到新德里上空,再加上中國近年加強西藏地區的路網建設,後勤保障大為增強。相比之下,印度對華是「仰攻」,其發射的導彈很容易被中方攔截。這種地利上的不對稱優勢,使解放軍完全可以以少擊眾。
至於人和方面,經過軍事改革,解放軍內部士氣高昂,求戰心切。另外,反腐整風之後,民心民意對政府的支持度也大為提高,民間敬重英雄已蔚然成風,對印度挑釁具有同仇敵愾之情。民心可用,士氣可用,為中方開展對印自衞反擊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於中國來說,此戰如果獲勝,可以一戰定乾坤,具有多重戰略紅利。第一可以殺一儆百,對周邊虎視眈眈的群狼起到警示作用,真的起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效果;第二可以逼印度簽訂城下之盟,一舉簽訂兩國邊境協定,一勞永逸地解決領土爭議問題,並徹底剷除藏獨勢力。
第三,此戰可以大大增強解放軍的軍威。自從郭伯雄、徐才厚案發之後,有關解放軍尚能戰否的質疑就不斷出現,再加上之前全方位的軍事改革,到底成效如何,需要一場戰爭來檢驗。中國承平日久,急需一場戰爭的勝利提振國民精神。
第四,習近平的核心地位也需要一場戰爭的勝利來洗禮。核心地位不是自己加封的,都是爭來的。毛澤東、鄧小平之所以成為當之無愧的領袖,都是經過戰爭的洗禮,習近平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