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軍售象徵性 中美外交小刺激

美國國務院日前正式知會國會對台軍售,這宗軍售案的時機、標的和價值,都頗有可看之處,充分體現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外交的投機性和兩面性。但總體上只是茶杯裏的風波,無法在海峽兩岸激起風浪。

據報道,這宗軍售案總計十四億兩千萬美元,相比過往對台軍售可謂是九牛一毛,而且軍售標的多是防禦性武器,也沒有多少先進含量,更沒有蔡英文政府魂牽夢繞的F35戰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宗軍售完全是象徵性的,是特朗普為了應付國會親台勢力,而不得不做出的規定性動作。

自從兩岸外交休兵結束之後,北京接二連三地對台灣發動攻勢,成功撬走台灣為數不多的幾個邦交國,蔡英文為此飽受島內民眾指摘,民進黨為此向美國親台政客喊冤叫屈,希望美國在關鍵時刻「力挺一把」,尤其是通過軍售來振奮台灣「人心」。而美國參眾兩院中有不少議員被台灣僱用的游說集團所鼓動,要求特朗普政府有所表示。

講究分寸 顧全大局

特朗普上台之後飽受美國主流媒體的抨擊,其施政政策需要兩院議員們的支持,為此不得不在對台軍售問題上妥協,批准相關合約。但特朗普也知道,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四月份在海湖莊園形成的政治共識來之不易,如果這宗軍售處理不好,兩岸關係很可能覆水難收,一瀉千里。

所以,特朗普在批准對台軍售合同時異常講究分寸,無論標的還是價值,都以減少刺激北京為主。而且美國一早就通過中美安全與外交對話,向中方通報相關情況,並將交易情況與中方溝通,雙方有商有量。得到中方默許之後,白宮才通知國會。另外,美方在公布軍售合同時,還特意強調中美兩國元首即將在德國主辦的二十國峰會上會晤。而中方今次也沒有對軍售大吵大鬧,說明雙方早有默契在先。從這個意義看來,這宗軍售表面上挺了蔡英文,但實際上受益者卻是北京,畢竟美國已開始顧忌中美關係,並將軍售合同給中方「過目審查」了。

中美關係發展到今天,彼此都已體會到雙邊關係已具有全球性意義,經不起重大衝擊,更不能因為一些邊緣性利益,干擾雙方合作的主流。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後,利字當頭,要重振美國經濟,發展對外出口,離不開中國龐大的市場與資金。而且特朗普將外交重點放在中東,以壓制伊朗為首要目標。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怎麼可能為蔡英文政府的小團體利益,而犧牲中美關係的大局呢?

不過,中美即使以合作為主流,但仍然會出現小規模的逆流,包括劉曉波事件、台獨藏獨疆獨問題,不時會出現一些突發情況,考驗雙方的定力與應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