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縣經歷受重視 習氏用人新策略

截至去年底,內地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中,已有十四個完成黨委領導班子換屆,產生了新一屆省委常委。當中四十三名新進常委中,有一半是由市委書記升任的,更多人具有縣委書記的經歷,而政治空降兵卻大幅度減少,這折射出習近平的用人思路。

新進成為貴州省委常委的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再勇,曾先後輾轉貴州五個州市任職。他從遵義市桐梓縣的一名公社幹部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工作十二年後任桐梓縣縣委書記,之後轉任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副州長,後任銅仁地區行署專員、貴陽市市長、六盤水市委書記等職務。而剛卸任河南南陽市委書記的穆為民,第一份工作是鄭州紡織機械廠技術員,之後輾轉鞏義、鄭州、南陽三市,去年底升任河南省委常委。

類似這樣有基層經歷的官員,在這輪人事大調整中屢見不鮮,比例之大超過歷次人事調整。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化,與習近平的吏治思路有關。眾所周知,習近平早年擔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多年,這是他從政的一大資本。在目前的政治局常委中,他是唯一擔任過縣委書記的人,他在審核官員人事選拔時,對有縣委書記經歷的歷來高看一眼。

縣委書記 仕途看漲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郡縣治,天下安」的說法。小小一個郡縣面積上千平方公里,大的人口上百萬,小的幾十萬,政府機構要做到面面俱圓並不容易。因此,可以治理好一縣的能吏,往往也是治國人才。習近平曾強調縣委是中共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並表示「幹部有了豐富的基層經歷,就能更好樹立群眾觀點,知道國情,知道人民需要甚麼,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各方面經驗和專業知識,增強工作能力和才幹。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條件。」

正是這種思路指導下,這幾年幹部選拔向縣委書記方向傾斜,從中央黨校舉辦縣委書記研討班,到表彰全國百名優秀縣委書記,再到今次有縣委書記履歷者大量進入省級班子,一個動作接一個動作,與過去的吏治形成鮮明對比。在胡溫時代,大量政治空降兵霸佔了省部級崗位,這些人多數是秘書出身,下到省市就出任大員,根本不懂民生之艱與基層之苦,在制訂政策時往往考慮的是利益勾兌,而不是百姓的切身需求。更關鍵的是,這些人卡位霸位,導致有豐富基層經驗的縣委書記無法受到重用,消沉於無形,令人才大量浪費。

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行伍,官員的經歷決定了履職思路。為政之道,在於得人,用錯一個人,往往誤導一大片,用對一個人,則能帶動一個面。中共第五代發掘優秀縣官,同時也是為了「海選」接班人,各方不妨對有縣委書記的省部級大員多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