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鏡川瘋賣月售逾五萬宗

內地公安部擬立例堵塞借保安為名的「偷拍」行為,四川媒體採訪發現,市面及網絡上的監控鏡頭銷量驚人,某單一型號監控每月有近五萬宗網購交易,附手機App的監控產品更是銷情高企。商家透露買家包括不少賓館、茶樓負責人,有人更會用洋娃娃、天花掛飾等偽裝方便「偷拍」。對於監控氾濫失控,同已成最沒有私隱的時代,有媒體籲當局從銷售源頭開始管控。

四川傳媒報道,當地成都磨子橋一家電腦市場內有大量賣監控設備的商店。其中最熱賣的一款,可接駁手機,只要手機有4G信號,鏡頭拍到的影像,手機即時看到,全套價錢約五百元(人民幣‧下同),購買者有酒店、茶樓和公司,但最多是私人,有的報稱用於監控保母和孩子。商家指出,不少人會把監控鏡頭放進洋娃娃或偽裝成假天花等,令人被拍下私隱亦不知。

傳媒籲從出售源頭規範

據報道,網購平台輸入「監控攝像頭」,便有超過五百多個搜索結果,一款售價為一百二十八元的無線監控鏡頭,月銷量高達近五萬件。另一款高清夜視網上監控,月銷量近萬。該款監控還有遠程監控程式,除可看到自己監控鏡頭的影像,還可以看到內地其他地方的各種監控,只要點擊街景,屏幕中顯示某地監控實景。

隨網絡應用層面愈來愈廣,監控系統亦被民間廣泛使用,內地官媒刊文亦表明監控如今已成為雙刃劍,是次公安有意規限安裝範圍是為彰顯法治理性。但對於傳媒呼籲從出售源頭開始規範,輿論認為民用監控設備主要保障公民人身或財產安全,購買監控設備不等於是偷拍狂徒,官方不宜過於嚴苛,否則比「買刀實名制」還擾民。

另外,有內地律師指出,公安部推出針對監控設備的意見稿,主要針對旅館客房、集體宿舍以及公共浴室、衞生間等及其他可能洩露他人隱私的場所,對保護民眾私隱是好事,但對監控安裝位置只表示要與民宅保持「合理距離」,概念過於空泛,建議應有明確的說明。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