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數據頻造假 神州何處見藍天

內地空氣污染早已是千夫所指,高層三令五申強調治理霧霾,但沒想到一些官員頻頻製造假環保數據,欺上瞞下,這種行徑形同謀財害民。

據報道,作為國家直管的西安市長安區空氣監測站,不經允許任何人不得入內。然而,今年二月以來,西安市環保局長安分局主要官員偷配鑰匙並記住密碼,用棉紗堵塞採樣器,致使數據異常。事件曝光之後,多名官員被調查。事實上,環保數據造假,比經濟數據造假更可惡,因為它不僅剝奪了公眾的知情權,也讓環境監測的預警效應蕩然無存。明明是重度霧霾天,造假之後孩子們的課外活動照常進行,這不是變相殺人嗎?

這些年來,內地不少城市披露的空氣質量數據,每每與公眾所感受的不匹配,有時候差異還很大。問題就出在官方的監測數據造假。比如,有環保部門修改參數;還有的干擾自動監控設備的正常運轉,把空氣質量採樣站點設在公園等遠離污染源的位置;改變空氣質量監測站點附近的環境,在周邊灑掃、噴水,人為降低污染濃度等等。國家環保部曾公布,自去年以來發現二千六百多宗環保監測數據造假案例,涉及到空氣、水、土壤等多種監測。這些數據恐怕還只是冰山之一角。數據的真實是科學決策的前提,若聽任數據攙水,又怎麼可能實現有效治理?

群眾監督 徹底治本

環保數據造假,主要是因為近年來高層重視環保工作,力推環保「一票否決」制,授予環保在創優評先、幹部任用中的一票否決權。國家環保部約談省市長,省市長回去就將怒火全撒給環保局長,環保局長為了保烏紗,千方百計地進行數據造假。最後,污染問題沒解決,但數據看上去很美,「村騙鄉,鄉騙縣,層層騙到國務院」。

新的環保法,雖然對「篡改、偽造監測數據」作出了處理規定,重則可入刑,但威懾力似乎不大。更多時候,負責官員不會直接參與造假,而是授意、默許、縱容他人造假,一旦東窗事發,也只是找個「臨時工」頂罪,棄車保帥,所以問責制屢屢落空。

其實,污染已成全民公害,在治理問題時也應採取專業部門與群眾監督相結合的方式,才能徹底治標治本。比如,與其讓國家環保部監測,不如把這項業務交給市場,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或公益組織負責。山東省就曾揭露,監測數據由各市自行上報,全省良好率達到了九成五,但第三方監測數據顯示,良好率僅為六成。

中國環保治理,應該打一場全民參加的人民戰爭,人人都是監督員,所有媒體都進行輿論監督,通過公眾輿論的角度倒逼政府對環保工作的真正重視與投入,而不是讓一些環保官員以內行欺騙外行,口頭說治理,行動上卻造假,蒙混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