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約理論 解構陷阱 美兩學者奪經濟諾獎

【本報綜合報道】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昨日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兩名在美國任教的大學學者霍爾姆斯特倫(Bengt Holmstrom)及哈特(Oliver Hart),憑對「契約理論」發展有莫大貢獻而奪獎。評審指出,現代社會經濟結構由無數契約支撐起來,二人研發的理論工具,有助理解現實生活的合約及制度,尤其是當中的潛在陷阱。

分析控制權配置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現代社會許多關係由契約組成,例如股東和公司管理層、保險公司和車主,甚或是政府部門與供應商,不過,這些關係往往包含利益衝突,因此合約必須要妥善設計。霍爾姆斯特倫及哈特由七十年代起開始研究,霍爾姆斯特倫利用責任代理模式,解釋公司的骨幹(如股東),該如何訂立最佳契約。原則是付予代理人的任何薪酬,均要公開與其表現的關係,以增加工作意欲。至於哈特則與其他學者共同創立不完全契約理論。該理論是以合約的不完全性為研究起點,目的是分析財產權或控制權的最佳配置。

哈特在twitter貼文:「我在約清晨四時四十分起床,心想會否錯過了,但幸運地電話有響起。」他指接獲喜訊後,第一件事是與妻子擁抱,又喚醒睡夢中的兒子。對於跟霍爾姆斯特倫共享榮譽,哈特對此表示十分高興,又指對方是最親密的好友。霍爾姆斯特倫則坦言沒有想過會得獎,對此非常驚喜,「我感到十分幸運及感恩」。二人將平分八百萬瑞典克朗(約七百二十二萬港元)獎金。

多任務模型圖解

霍爾姆斯特倫的多任務模型,解釋了短期而言,員工的表現會按薪金多寡而變動;惟員工的行動卻可能忽略公司發展。由於僱員負責多項工作,部分或難以評估,為防止僱員只應付能較容易評估表現的工作,他建議用固定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