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的諾貝爾獎頭炮昨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率先出爐,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獨得諾貝爾醫學獎殊榮,以表揚他研究細胞自噬(autophagy)機制。大隅的研究有助人類對抗癌症及腦退化症,成為歷來第二十三位獲頒諾貝爾獎的日本國民,亦是連續三年有日本人奪得自然科學界的諾貝爾獎。
諾貝爾委員會讚揚,大隅的研究讓世人理解細胞回收機制及自噬作用在人體生理機制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細胞如何適應飢餓,及身體對感染作出的反應。他的研究亦有助預防和治療由細胞自噬引發的癌症及腦退化症等,對後世影響深遠,因而獲獎。
所謂的自噬作用,是指細胞清理老舊蛋白質、失常的細胞器及入侵微生物的作用。細胞像一個小型工廠,由不同細胞器組成,細胞器老化破壞或代謝廢物積聚將會阻礙細胞運作。當細胞出現養分及氧氣不足的問題時,細胞內會形成吞噬泡(Phagophore)回收廢物,並形成自噬體(Autophagosome),維持胞內平衡。之後,含有分解酶的溶酶體(Lysosome)會與自噬體融合分解讓細胞回收營養。
委員會在社交網上分享大隅的得獎喜悅,指他接獲通知時第一個反應是「啊!」似乎有些意外。今次是自二○一○年以來,第一次只有一位醫學獎得主,大隅可獲八百萬瑞典克朗(約七百二十七萬港元)。大隅之後在東京工業大學的辦公室接受訪問,指像他一個持續研究生物學的人能夠獲得肯定,感到無上光榮。他勉勵年輕人,科學並非都能成功,願意不斷挑戰才是最重要。他又透露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賀電,對此感到十分高興。數名大隅的高中同學,在縣立福岡高中等待結果,獲悉大隅獲獎後,紛紛拍掌。
七十一歲的大隅專長是分子生物學,是研究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他早年在東京大學畢業後,曾經遠赴美國的研究院工作,及後回流日本工作並擔任教授,直至二○○九年退休。若把日裔諾貝爾獎得獎者計算在內,大隅是第二十五名奪獎的日人。
物理學獎:10月4日(今日)
化學獎:10月5日(周三)
和平獎:10月7日(周五)
經濟學獎:10月10日(下周一)
文學獎:10月13日(下周四)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