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攪局南海 中國民意大反彈

新加坡近期代替菲律賓,成為美國在南海問題的代言人及攪局者,一再就南海仲裁向中國發難。新加坡並非南海當事國卻執意選邊站,企圖渾水摸魚,觸及中國核心利益,中國民間對新加坡的做法非常不滿,甚至有人在網上呼籲抵制赴新加坡旅遊。新加坡過往在中國民眾心目中建立的良好印象,很可能付之東流。

近日,圍繞不結盟運動峰會上新加坡炒作南海問題一事,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與中國官方喉舌《環球時報》展開筆戰。《環時》指摘新加坡在不結盟運動峰會執意要求加入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背書的內容,企圖強化成果文件涉南海內容。羅家良則認為,這是東盟全體的事情,不能賴到新加坡頭上,新加坡只是「全程參與了峰會討論」。

顯然,羅家良用了一些語言偽術迴避究竟新加坡有沒有在不結盟運動峰會攪和南海仲裁問題,而是用一些細枝末節的程序問題糾纏不休,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更讓中國民眾不齒。有網民說,做了就做了,何必遮遮掩掩?這種掩耳盜鈴的手法,簡直是侮辱中國人的智慧。

昏招迭出 與華為敵

事實上,無論羅家良如何妙筆生花,都無法掩飾新加坡政府親美遠華的立場。今年四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在中美亞洲爭霸過程中,亞洲國家心向美國,如果舉行秘密投票的話,每一個國家都會贊成美國在亞洲地區有更廣泛的介入,不管他們在公開場合怎麼表態」。李顯龍八月訪美時更指出,「臨時仲裁庭的裁決對各國的主權聲索做出了強而有力的定義,希望各國尊重國際法,接受仲裁結果」。

新加坡已不是中美爭雄的中間人,而是拉偏架說偏話。新加坡從自身利益出發作出如此戰略抉擇,其實不難理解,畢竟新加坡認為在美國的大樹之下好乘涼,能夠得到安全保障。事實上,當年美國開展對華圍堵的重返亞太戰略,也是新加坡向美國建言獻策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推進中美在南海博弈,激化兩國的矛盾,有利於新加坡的戰略地位。

新加坡過去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一邊給美國出主意如何遏制中國,一邊向北京建言如何與美國打交道,左手從美國拿到安全保障,右手從中國拿到商業利益。但新加坡今次在南海問題上昏招迭出,公然與華為敵,相當於放棄中間人的地位,在戰略抉擇上殊為不智。

中國民間過往對新加坡頗有好感,一方面由於新加坡有不少炎黃子孫,另一方面新加坡在華高效率的投資,但這種好感很可能因為南海問題而消失殆盡。一旦中國民意對新加坡產生反彈,新加坡今後要從中國獲得經貿利益將阻力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