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本及南韓三國外長昨於日本東京舉行會議。會場內,各方在釣魚島主權、薩德系統等一系列問題上針鋒相對;會場外,一艘北韓潛艇更於當日清晨向日、韓示威,在朝鮮半島東岸近海發射了一枚潛射彈道導彈(SLBM),最終落入日本的防空識別區範圍。分析指,北韓一旦發展出成熟的潛艇發射技術,能夠從海上避開薩德導彈防衞系統(THAAD),多方威脅南韓。事件吸引了東京會議的焦點,中、日、韓三國外長均批評北韓的挑釁行為。
北韓潛艇在本港時間昨晨四時三十分左右,於咸鏡南道新浦近海,向日本海發射了一枚潛射彈道導彈,並飛行了大約五百公里,最終落入日本的防空識別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譴責北韓的行為不顧後果。
南韓國家安保室室長金寬鎮亦召集國家安全委員會,於早上六時半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總統朴槿惠更於昨午視察兩韓邊境駐軍,聽取前線指揮官匯報。
適逢中、日、韓三國舉行外長會議,三國外長一致認為北韓的舉動是無法容忍的挑釁行為。中國外長王毅重申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呼籲各方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亦要求北韓停止挑釁;南韓外長尹炳世呼籲國際社會團結一致,維持對北韓的制裁。
有外國軍事專家認為,北韓本次發射的潛射彈道導彈型號可能是KN-11,其發射距離較本年四月射程只有三十公里的彈道導彈相比,已有大輻進步,反映北韓在潛射技術中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並從多方面形成威脅,可能令即將部署在南韓的薩德系統防不勝防。本港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認為,北韓發射潛射彈道導彈的目的,是為了挑戰聯合國的制裁及向美韓聯合舉行的「乙支自由衛士」軍演作挑釁,但其技術尚不成熟。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於上周五的報告指出,北韓已重啟位於寧邊的核設施,並積極提煉鈈元素。有南韓專家更推斷,北韓有多達四十公斤的鈈。美國智庫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ISIS)則估計,北韓提煉出五點五至八公斤的鈈,足以製造出兩至四枚、各重約二至四公斤的核武器。該美國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相信,連同可用於核武器的濃縮鈾在內,北韓目前擁有十三至二十一枚核武器。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