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神器」或自堵

曾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二○一○年度全球五十大最佳發明的內地國產「立體快速巴士」(又名巴鐵),本周二在河北秦皇島進行首次路面測試。對於被內地傳媒形容為「治堵神器」,巴鐵目前設計上在交通規劃、路面情況等方面,仍有不少難題要解決,惹外界擔憂「治堵」隨時變「自堵」。

由北京巴鐵科技開發的巴鐵,宣稱是以電力驅動的新型環保交通工具,適用於城市主要道路,採用高架電車方式,車身上層載客,下層騰空,兩米以下的車輛可正常穿過,被譽為是能解決城市交通擠塞的「神器」。

巴鐵官網介紹,巴鐵共有四節車廂,總長近百米,可載客一千二百人。當日測試用的「巴鐵一號試驗車」只有一節車廂,長廿二米、寬七點八米、高四點八米,額定載客量為三百人,車廂內設有五十五個座位及二十條扶手,主要測試其煞車距離、摩擦系數以及耗電量等。

巴鐵高調「公測」,同時亦惹來同業專家及網民質疑。北京工業大學交通研究中心教授陳艷艷坦言,中國城市交通現狀複雜,各項因素都會影響巴鐵上路。事實上,早在六月底,已有專家提出五大質疑,包括城市配合度、載客後總重量及安全問題等。

應急車輛難通過

有網民更表示,巴鐵的設計流於理想化,實際應用將導致更多問題,如只有兩米高的行車空間,妨礙私家車以外車輛通行,消防車、救護車等應急車輛亦不能幸免;巴鐵車身極長,其他道路使用者無法中途離開;甚至有網民直斥是「自堵神器」,中國的駕駛者習慣胡亂切線、爬頭,體形龐大的巴鐵會令道路交通更加混亂,變相更為擠塞。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