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開放迎難民 默克爾政治自殺

雖然德國接連遭受恐怖襲擊,但總理默克爾仍然力排眾議,堅持門戶開放政策,繼續接納來自中東、北非的難民。默克爾此舉頗具政治勇氣,但在政治氣氛右翼化的大氣候之下,很有可能賠上政治前途。

目前,儘管默克爾仍堅持難民開放政策的合法性,並在難民是何時「自我極端化」的問題上咬文嚼字,但飽受衝擊的各地方官員已不想再忍。一些政客開始呼籲實行「難民告別」政策,在加強安全管理之外,更設立國民警衞隊,盡快遣返那些未獲得避難權的難民,即使其來源國還處於戰爭狀態中。

逾半德國人反對連任

根據一份調查,德國人早把失業和貧困問題甩在腦後,難民問題產生群體性焦慮。其中,八成三的德國人對難民問題表示擔憂,同時全德有兩成民眾反對繼續接收難民。與此同時,反對默克爾連任的也超過半數,這與一年多前默克爾眾望所歸的強勢成鮮明對比。

歐洲難民危機爆發後,默克爾實行「歡迎」難民的政策,起初得到民眾支持。然而,隨着難民持續大量湧入,民眾的質疑和批評聲日漸增多,即使是執政聯盟內部也內訌不斷,指摘默克爾為個人名譽置國家安危於不顧。

對默克爾而言,難民問題頗為棘手。一方面,人口迅速老齡化使德國不得不吸引移民緩解勞動力急劇下降;另一方面,從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層面上,出於對眾生平等、保護人權的信仰和法治國家理應承擔的責任感,德國既無法遣返難民,也很難對政治避難說不,否則失去道德高地,政治上的損失更大。

但難民大批到來,不斷衝擊德國的承受能力。住房、醫療、教育資源短缺和失業率高企、治安惡化、恐襲不斷等,都讓德國民眾深感不安。而那些難民由於語言、宗教、文化等因素,難以融入主流社會,難免飽受歧視,易與德國國民衝突。過去半年多,德國全境針對難民的暴力就高達二百多宗。自古好人難做,在人權價值觀和民意的拉扯之下,默克爾陷入兩難境地,其連任大計恐怕泡湯,「聖母默克爾」將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