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面和心不和 奧巴馬難挽大局

在一片抗議聲中,美國總統奧巴馬到訪德國,期盼修復持續變冷的美歐關係,但只有半年多任期的奧巴馬顯然已力不從心,歐盟各國也將目光放到下一屆美國總統身上。

八年前,當奧巴馬還是總統候選人時,他在柏林的演講吸引逾十萬德國民眾,歐盟各國對其改善美歐關係寄予厚望。但八年下來,美歐關係一再受到衝擊,比如,美國國安局曾長期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私人手機,美國中情局試圖策反德國政府官員。美國情報部門的這些舉動令默克爾非常憤怒,後者將中情局駐德國的情報站長驅逐出境,並質問奧巴馬是否知道這些事,最終令奧巴馬不得不派出特使赴德國進行安撫。

雙方關係頻受衝擊

烏克蘭危機亦讓美歐關係離心離德。美國一手挑起烏克蘭的政變,並力主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但當事態惡化之後,美國又抽身於外,讓歐盟衝鋒在前,導致俄歐關係惡化,雙方損失慘重。另外,美國支持中東、北非的阿拉伯之春,打破了當地的平衡,大量難民湧入歐洲,不僅給歐盟各國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更導致歐盟成為恐襲重點目標,而美國則隔岸觀火,無動於衷。歐盟上下對美國點火之後卻置之不理的做法深感失望。

從美方角度來看,歐盟躲在美國安全庇護之下不思進取,無法協助美國領導全球,早已不是「合格的盟友」。奧巴馬在接受《大西洋月刊》採訪時指摘歐洲盟友「搭便車」,靠美國幫助度日,不肯自行建設國防。他公開承認自己處理利比亞問題的方式便是「反搭便車運動」的一部分,特別針對法國和英國。奧巴馬斥責英國在卡達菲下台後放任利比亞變成一場「狗屎騷」,其埋怨之情溢於言表。

美歐漸行漸遠,信任度大打折扣,歐洲各國不再事事聽從美國,而是更加關注本國的利益,英德法不顧美國阻攔加入亞投行就是例證。而美國對歐洲的關注度也下降,在歐盟出現債務危機、難民危機時甚至落井下石。奧巴馬今次歐洲之行只是做一些彌補,這場臨別秋波對於美歐關係改善並沒有實質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