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費增幅是外界關注的兩會焦點之一,今年中國軍費預算增長百分之七點六,遠低於外界預期,是○六年以來次低,也是年來首度低於百分之十。事實上,外媒此前猜測中國軍費預算仍將有大幅增長,部分甚至表示就算增長兩成也可以接受。
外媒猜測失準,主要是因為它們沿着一種慣性思維,認為近年中國周邊危機重重,尤其是南海,美國不斷派遣戰艦巡弋挑釁,弄得刀光劍影,就在兩會召開前夕,美國再次派遣核動力航母闖南海,並鼓動盟友跟進。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為保南海主權,大幅增加軍費並不意外。
另一方面,中國去年進行了軍隊改革,裁員三十萬,其中大部分是非戰鬥機構人員。裁軍必將導致轉業復員軍人增多,而且大部分今年要安排,因此需要劃撥一定比例的開支,用於軍人的退役費或轉業補償。同時,現有軍人的福利待遇亦要提高,這些都需要大幅增加軍費。
那麼,今年軍費創近年增幅新低,原因何在?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在首場新聞發布會談到這一問題時表示,中國國防費用預算的制訂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國防建設的需要;二是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情況。從前一個因素來說,中國軍費的確需有較大增幅,可惜受到經濟和財政收入增速創雙低的約束,軍費開支不可能大幅提升。
中國去年的一般性財政收入達十五萬億元人民幣,增長百分之八點四,首次未能達標,而這十五萬億元的財政收入要用到的地方很多,當局力推供給側改革,僅煤炭和鋼鐵行業下崗的工人就達到一百五十多萬,而要保障改革順利進行,需要額外投入一筆費用。所以當局把今年的預算赤字提高到百分之三,用於民生的錢多,軍費就不可能增長太多。
另外,這或許也反映了當局對周邊危機的一種新判斷,即周邊危機看似險惡,但未達臨戰狀態,中國和周邊雖有矛盾和衝突,但希望以和平談判、外交的形式處理危機,而不會考慮馬上進入戰爭狀態。所以,應對中國周邊環境的戰備巡邏、南海建設等都是正常開支正常建設,不需要大幅度增加軍費開支。如果這個判斷成立,說明打仗還沒有排上當局的議事日程。
當然,更有可能的是,在周邊國家紛紛採購軍火的情況下,北京要借此釋放緩和信號,降低南海緊張局勢。南海風高浪急對相關國家都沒好處,對中國而言,經濟發展和改革任務艱巨,關乎國本,而南海緊張局勢會影響這個大局。中國本可借南海局勢大幅提高軍費,結果沒有這樣做,以此向國際社會表明,真正把南海局勢搞壞的不是中國,從而降低周邊國家的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