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二○一六年,雖然外部世界動盪加劇,內部也危機四伏,但對中國來說,首要的任務還是穩定經濟,而經濟又看就業,就業穩,則經濟基本面就能穩,進而社會大體也能保持穩定。反之,失業率上升,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則堪憂。
猴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總理李克強就表達了這層意思。「有事了,咱也不怕事,反而把神經繃得更緊、注意力更加集中了。這時才最能體現我們的韌性。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挑戰中成長的。每逢困難會更加堅韌,愈遇挑戰會愈戰愈勇!」顯然,這番話的對象是對中國經濟失去信心的人。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在轉型中遇到的困難包括海外眾多唱衰聲音,這也影響到國內民眾對經濟的信心,在這個嚴峻時刻,如果任由此種看衰情緒蔓延下去,中國經濟就會真的出現嚴重問題,這時候最需要高層喊話和打氣,以提振信心。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向外界表達的核心要義,就是中國經濟雖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但形勢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一個最大原因是就業穩定,在該次常務會議上李首次透露,今年一月中國調查失業率統計範圍從三十一個大中城市擴大至全國所有地級市後,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九九,假如數據沒有摻假,則確實如李所言,「這是中國經濟近一個階段以來最大的亮點。」就業形勢的穩定,加上居民收入繼續跑贏GDP增速,作為環保指標的單位GDP能耗也在逐年下降,說明中國經濟雖然在變壞,但基本面仍保持穩定,從而增添高層應對更大挑戰的信心和底氣。
高層對就業的重視也在國家發改委近日舉行的猴年新春首場新聞發布會上體現出來。針對有關今年是否會出現失業潮的提問,發改委新聞發言人予以否認,並引用「十二五」時期的就業數據,指過去五年經濟增速雖然下降,但全國城鎮新增就業比「十一五」時期多了一成一,今年對就業形勢的判斷也得到以下四點重要支撐:一是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二是統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是勞動力市場整體較為活躍,過剩勞動力可順利實現流動就業;四是國家高度重視,多措並舉做好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
有研究稱,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會引發大批職工下崗、失業,單單鋼鐵行業就將有四十萬人失業。雖然當局出台了這兩個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努力減少下崗工人數量,但看來大批工人下崗避免不了;另一方面,鑑於存在大量隱性失業,以及當局倡導的互聯網+也出現泡沫現象,真正吸納的就業人口有限,故對高層而言,要解決就業問題並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