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亂紛紛 中國逐鹿正其時

國家主席習近平新年首次外訪選擇戰火紛飛的中東,昨日起到訪沙特、埃及、伊朗三國。這顯示中國的中東戰略更加進取,期望在美國逐漸退出後能夠在當地有更大的戰略空間。

中東局勢目前愈來愈嚴峻,成為巨大的火藥桶。巴以衝突、敍利亞內戰、伊斯蘭國擴張、庫爾德建國、俄土對峙、伊沙暗戰、也門硝煙,這一波接一波的博弈深刻改變當地的地緣政治格局。對中國而言,中東局勢不僅關係到能源安全,還關係到「一帶一路」戰略的推行,更牽涉到中國新疆的穩定。

中國在多年前曾設立中東特使,希望能夠協調各方勢力,但十三年來,中國特使除了召開記者會解釋中國立場、例行巡訪外並無多大建樹,在中東危機和衝突中作用不大。中東特使的成效有限,與特使本身的能力並無太大關係,關鍵是中國缺少影響中東局勢的戰略支撐和手段,在信奉強權就是真理的中東,中國若沒有真正投入,光動嘴耍嘴皮子是不會贏得尊重的。

銷售武器 左右逢源

當前中東局勢對中國是危中有機。一方面伊朗與沙特交惡,都有求於中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也是伊沙兩國石油出口的最重要市場,兩國為了爭搶對華出口份額,勢必爭相討好中國,中國則可藉此左右逢源,利用當前低油價的歷史機遇,加快戰略石油儲備。

另一方面,中東戰事正酣,也有利中國武器的出口。中國有世界最龐大及高效的國防工業,再加上解放軍正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改革,隨着大量人員裁減,一些現役的武器裝備亦將被封存,而中東這些「土豪」上門求購,正好給解放軍提供了很好的銷售渠道。從某種意義上說,中東戰亂持續的時間愈長,對中國愈有利。

三十多年前的兩伊戰爭便是典型一例,當時伊朗和伊拉克兩國自身的國防工業薄弱,必須從國外進口大量武器及零件。由於中國武器價格便宜、操作簡單,戰爭期間雙方均大量購買了中國的武器裝備。這場遠在萬里之遙的戰爭對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軍工業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現在歷史似又回到三十年前,沙特、伊朗、敍利亞等國競相游說中國出售先進武器,中國不僅可大賺一筆,而且還可通過軍售增強在中東的影響力與話語權。當然,逐鹿中東關鍵還是要看實力,中國應該加快在巴基斯坦瓜德爾港的建設,並在當地部署一個特混艦隊,不僅可保護中國的海上石油運輸,而且可以成為影響中東局勢的奇兵。當中國的航母艦隊也能夠巡航波斯灣時,中國的中東特使說話才有底氣,有關中東議題的會談,中方代表才不可能僅坐在桌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