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一旦發現中方船隻進入釣魚島海域,將下令自衞隊進行「海上警備行動」,派出軍艦予以應對。對於日本政府這一赤裸裸的威脅,外交部發言人的兩次回應截然不同,耐人尋味。
在十二日的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先是重申釣魚島屬中國固有領土,隨後話鋒一轉,稱不希望看到東海局勢緊張升級,願意通過對話磋商妥善管控和解決問題;而翌日的記者會上,洪磊態度則轉趨強硬,強調中方有權在釣魚島領海正常航行和開展巡邏活動,奉勸日方不要採取任何挑釁或導致事態升級的行動,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這兩個回應給人的感覺很不同,如果單看前者,恐怕多數人會認為外交部是軟骨頭。為甚麼在前後兩天會出現兩個明顯不同的回應?是先禮後兵,還是覺察到前次的回應恐向日方發出錯誤信號,因此再度回應以作補救?抑或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因素?
指出上述疑問,並非鑽牛角尖,而是不同的回應決定了當局應對的方式。假如當局真的像發言人最初所說那樣,不希望看到東海局勢緊張升級,願意通過對話磋商妥善管控和解決問題,那麼在日本發出威脅後,估計今後就不太可能派海警船巡航釣魚島了,或者即使派海警船,也是遠遠地看一眼,根本不敢進入十二海里。這樣雖然能夠避免衝突,兩國在東海和平相處,但中方在氣勢上首先就敗下陣來,今後也就不用再說釣魚島屬於中國的了,因為說了也是白說。
日本政府之所以針對中國軍艦下達海上警備行動命令的新應對方針,是因為來自中國的壓力愈來愈大,日本已防不勝防。自一二年九月日本政府將釣島「國有化」後,中國向釣魚諸島周邊海域反覆派遣海警船進行巡航,去年十二月又派驅逐艦等多次接近釣島,當時亦見中國海警船搭載類似機關炮等裝備。
當然,中國巡航方式的變化應該不是日本下決心擬在釣島動武的唯一理由。對這一問題,還應從國際環境、台海局勢和中國當下的處境來看待。日本其實早有同中國再決一戰的想法,安倍就曾「無意中」表露了這種意思,在美國加大了與中國的對抗後,日本也躍躍欲試,最近宣稱也要派飛機飛越中國南海島礁。另外,台灣要進行大選,也使得日本認為挑戰中國的時機來臨,因為蔡英文上台,台日關係必然升溫。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困難和社會矛盾多發,也促使日本認為中國政府麻煩一堆,根本分不出更多精力來應對外界的挑釁。凡此種種,都加劇日本的冒險意圖,現在的問題是,中國當局是否做好了同日本發生重大衝突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