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房屋供應短缺不但困擾香港,連美國紐約也不能幸免。紐約市政府為了滿足在當地工作的單身人士住屋需要,推出二百多平方呎的「紐約式」廉價劏房。五十五個供應單位中,有十四個的月租低於市價,最平約七千四百港元,吸引六萬人申請。當局將以抽籤形式分配單位,預料最快明年一月公布結果,三月可入伙。
該幢九層高的政府樓Carmel Place位於曼哈頓區,屬當局的試驗計劃,且獲豁免單位不小於四百平方呎的規定。因此,開發商得以有效利用空間,建成五十五個面積分別由二百六十五至三百六十平方呎的「劏房」。其中十四個單位的月租低於市價,由約七千四百至一萬一千多港元不等。另外卅二個單位的月租與市價相等,由約為二萬至二萬四千多港元不等。其餘九個單位則預留予無家可歸的退伍軍人及管理員。
單位的面積僅比一個二百平方呎的車房大,不過紐約的年輕專業人士寧可犧牲空間,也要選擇鄰近工作地點及可獨自居住的公寓。十四個較平單位吸引六萬人申請,一家四口年入息上限為約五十萬港元。
為了更有效善用空間,每戶的家具採用可摺疊設計。床和桌子俱可摺疊並推向牆壁。每戶麻雀雖小,基本設備也不缺,有淋浴設備及微波爐;採光也十分良好,俱有獨立的露台。當局認為房屋設計需因環境而改變,又指現時在曼哈頓用約一萬四千港元,只能租下一間一百平方呎的房間。
對低收入人士及單身人士來說,Carmel Place雖是不錯的選擇,但並非所有紐約市民都歡迎這種具紐約特色的劏房。有市民批評它似監獄,並指其高昂租金與狹窄的居住空間不成正比。亦有人形容,「紐約式劏房」的出現,顯示紐約的住屋情況倒退,租金依然昂貴之餘,居住空間卻不見得有增加。
曾向選民承諾增建廉價房屋的紐約市長白思豪,對Carmel Place讚不絕口。設計師布萊索亦稱設計重要之處在於展示蚊型單位也可改善生活質素。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