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點訪美成果 合作難掩分歧

習近平以國家元首身份首次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已經結束,鑑於這次訪問是在兩國存在諸多爭議的氛圍下進行,外界原本並不看好,隨着中方發布訪美成果清單,訪問取得的成果比預期的要大。

從清單內容來看,雙方達成了四十九項主要共識和成果。舉凡當今世界關注的問題,幾乎都有涉及,這反映出中美兩國才是真正的全球大國,在世界近二百個國家中,只有中美才會有興趣和意願將如此廣泛的地區和全球問題納入討論範圍。當然,某種程度而言,美方和中方討論這些問題,也說明美方認可中方身份,意識到沒有中國的參與,不和中方搞好合作,要解決許多棘手的地區和全球問題,根本不可能。這或許是習近平此次訪問最重要的收穫。

網絡犯罪 加強對話

不過,清單着墨最多的還是中美兩國的問題,其實這也是外界最為關注的。原因在於,中美兩國的問題本身就具有全球性,解決得好,全球受益,解決得不好,其他國家尤其是與此有關聯的國家,難免會受到影響,甚至會無所適從。以網絡安全為例,這是近期導致兩國關係惡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習近平訪美前,美國官方、智庫和學者不時拿網絡攻擊指摘中國,威脅要對竊取情報的中方公司和人員進行制裁。如果美方果真在習近平訪美前制裁中國公司,中方無疑會採取報復措施,外界擔憂的正是這一點,因為這不但會給習近平的訪美蒙上陰影,更要緊的是,有可能導致中美發生網絡戰,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兩個網絡大國,網絡戰的爆發,對世界絕非好事。

好在美國政府沒有被這種非理性的情緒綁架,雙方最終就共同打擊網絡犯罪達成重要共識,同意加強案件協查和訊息分享,各自政府都不從事或在知情情況下支持網絡竊取知識產權,探討推動制訂國際社會網絡空間合適的國家行為準則,建立兩國共同打擊網絡犯罪及相關事項高級別聯合對話機制,設立熱線電話。 此一成果說明,加強對話和合作,而非對抗摩擦,才是解決威脅網絡安全問題的正確選項。進一步,若中美兩國能夠制訂網絡空間的國家行為準則,鑑於中美在網絡領域的地位,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國際行為準則。

除網絡安全外,雙方在氣候變化和碳減排、推動投資協定談判、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放寬國有企業對美投資等問題上,取得了一定共識或有一定進展。儘管如此,在南海和人權等問題上,雙方基本還是強調各自觀點。這顯示中美合作應對挑戰的同時,又難掩在許多問題上的分歧。這才是一個真實的中美關係。對雙方來說,不能使分歧大過合作共識,所以,需要對分歧進行管控,否則,對各自都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