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作為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特使率團訪問美國,為習近平打頭陣,並拆除政治炸彈。中美這場年度外交大戲即將拉開帷幕。
孟建柱今次訪美,其實是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早前訪華的回訪,顯示孟建柱在中國的地位相當於習近平的國家安全顧問,負責統籌國安工作,為習近平一行訪美的細節及安保情況敲定最後方案。
中美是全球性大國,雙邊首腦會談已超過了兩國事務。藉着今次會談,中方期望能夠在奧巴馬任期的最後一年多時間穩定中美關係。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朝野對習近平到訪有不同的解讀,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更用中美關係大做文章,有人甚至建議拒絕習近平訪美。
近期,美國通過炒作所謂的中國間諜和網絡竊密事件,不斷煽風點火,製造反華浪潮。一些非政府組織也想利用這個機會對華施壓,比如「自由之家」邀請李柱銘、戴耀廷、黃之鋒等人赴美出席香港政制發展研討會,乘機炒作香港議題,逼習近平回應。
可以說,習近平雖然人還未到美國,但各方勢力部署的地雷、陷阱和羅網早已就緒。以網絡竊密為例,奧巴馬便放出狠話,指如果中方一意孤行,美國將奉陪到底,而且「想贏就能贏」。在這種背景下,孟建柱訪美的工作就是要消除美國的雜音,為習近平提前滅火,可謂寄以重任。
然而,從中美發布的公告看,孟建柱此行的成效似乎不大。例如白宮僅表示,中美就關心的網絡議題交換意見,「開誠布公」。眾所周知,「開誠布公」純屬外交辭令,潛台詞就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雙方堅持各自立場,並無達成統一共識。
顯而易見,雙方對網絡竊密的立場南轅北轍。按照中國觀點,美國是網絡霸主與盜賊,美國中央情報局叛諜斯諾登就曾披露,美國國安局不僅入侵中國主幹網,還利用人力在中國進行物理破壞。反觀美國則認為,中國政府支持網絡間諜竊取美國大量的科技與經濟機密,是美國網絡安全的最大威脅。由此可見,雙方的網絡安全對話猶如雞同鴨講。
事實上,中美互為戰略對手是鐵板釘釘的事,會談也好,對話也罷,都不過是虛與委蛇而已。兩國元首在枱面上握手合影,言笑晏晏,但在枱底下想的卻是怎麼遏制與防範對方。可以說,中美競爭是常態,合作才是異態。不難想像,習近平或許能夠通過送大禮來緩和雙邊關係於一時,但根本難以化解兩國的結構性矛盾,而且隨着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中美關係受到的干擾只會愈來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