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辦冬奧會 勞民傷財惹質疑

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的國際奧委會第一百二十八次全體會議上,北京攜手張家口以四十四比四十擊敗競爭對手哈薩克的阿拉木圖,成為歷史上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也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官媒說,國際奧委會再次垂青北京,既顯示對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社會持續進步的信心,也是對北京舉辦○八年夏季奧運會的再一次肯定。不過,老百姓是否這樣看,不能不令人懷疑。

毫無疑問,從軟硬條件看,阿拉木圖均比不上北京。北京舉辦冬奧會時正值中國春節,賽場又毗鄰長城,這兩大因素將使這屆冬奧會能吸引最多的觀眾。對於像奧運會這樣的體育賽事來說,最重要的是有人氣,除親臨賽場外,多數人將通過電視和媒體直播來觀看賽事,而上述兩個因素將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觀眾人數。此外,後勤保障對運動員和體育賽事也非常重要,而在這方面阿拉木圖更無法同北京競爭。

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北京挾此絕對優勢,也只是險勝阿拉木圖四票而已。從這個角度看,北京此次申辦成功,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而其中最大的偶然因素,是其他競爭對手因財政問題臨時退出,而剩下的阿拉木圖實力又較弱,如果不是這樣,北京能否奪得主辦權,還真的不好說。

國人厭倦 熱情不再

現在的問題是,北京既然已成功申辦冬奧會,就要按照承諾,辦出一屆「精彩」的冬奧會。國際奧委會愈來愈重視奧運會與舉辦城市社會長期發展戰略的融合與相互促進,在國際奧委會去年通過的改革宣言書《奧林匹克二○二○議程》中,讓奧運會更好地服務於當地經濟、環境和人文發展,成為新的理念和重要目標。無可否認,北京申冬奧的三大理念——「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與《議程》的改革方向高度契合,但具體如何落實,對北京而言才是真正的挑戰。

另一方面,北京在申辦冬奧會時提出的一個目標,是借助舉辦冬奧會逐步解決中國冰雪運動發展的地域不平衡性,讓更多青少年體驗冰雪運動的快樂和魅力,使之成為更多中國人的健身載體和生活方式。換言之,北京舉辦冬奧會的最大意義,是使中國的冬季運動更加普及,從而令全球參與冬季運動的絕對人口亦有所增加。

恰恰在這方面,北京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相比二○○八年全民對夏季奧運會的期盼,這次人們對是否能夠成功申辦冬奧會,表現冷靜得多,社交媒體甚至不把它作為一件大事來討論。實際上,許多中國人對舉辦這種勞民傷財的大型體育活動已經感到厭倦甚至反感,何況這種所謂的盛事往往成為貪官上下其手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