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日前披露,近年查處副省級以上官員的腐敗問題,很多都是發生在擔任下級一把手期間;有的省已查處的領導幹部中,半數以上屬於「帶病」提拔,有的一把手甚至「帶病」在崗十幾年,卻愈腐愈升。這種現象充分折射出中共的制度反腐存在嚴重漏洞。
在陳良宇、劉志軍、劉鐵男、周永康、令計劃、徐才厚等近年落網的貪官身上,「帶病」提拔已讓國人司空見慣。這似乎成為一個慣常套路:某個貪官落網後,公眾才驚覺其被一路「帶病」提拔。但在東窗事發前,即使通過各種途徑舉報、信訪,都不能影響這些貪官的升官發財之路。
中央黨校曾有統計,過去十幾年查處的貪官中,近八成是在貪腐後仍獲提拔。其中,晉升幅度最大的如周永康,從廳局級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路貪腐,一路晉升。這些貪官在事發以前,往往仕途坦闊,他們的貪腐經歷實際上就是提拔過程。
以劉鐵男為例,○六年初,在國家發改委副部級幹部考核工作中,劉鐵男入圍,但考核結果卻是「得分未過線」。但到年底,劉鐵男仍被任命為副部級的國家發改委東北辦副主任,據說發改委領導給出的理由是:劉鐵男已改正了那些缺點。其實,劉鐵男是走通了溫家寶和令計劃的天線。
「帶病」提拔之所以氾濫,主要是很多官員拉幫結派,結成利益團體:一些領導要保證親信上位,不管他是否有問題;還有些領導推薦官員時,喜歡用能幹「大事業」、「敢闖」的所謂「開拓型幹部」,毫不在意其廉潔情況;甚至有的領導明知官員廉潔有問題,卻認為只是小節,即所謂「寧要貪官,不要庸吏」。
根據中共內部《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違反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有關規定,導致用人失察、失誤,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對黨政領導幹部實行問責。可惜,迄今為止,沒有官員因為重用提拔貪官而受問責,相關制度形同虛設。比如當年陳良宇落網後,沒有追究其貴人的責任;周永康、令計劃、徐才厚被查辦,他們的靠山也毋須受處分。這樣的制度如同無牙老虎,有誰會害怕呢?
整治「帶病」提拔貪官,最重要的是提前發現「有病」的官員,尤其是實行財產公示制度。一經實行,任何明顯高於應有收入數額的財產都會引發猜疑,任何瞞報或虛報收入的申報資料都有可能遭知情人舉報。在陽光下,權力的運行過程不再有黑箱和陰影,隱瞞和虛報沒有立足之地,這才是令腐敗分子最害怕的環節。遺憾的是,這項反腐鐵律卻因中國特色而至今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