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新一輪大發展在即,各地為搶項目爭資源爆發高鐵爭奪戰和撤縣改市潮,這種一哄而上的鬧劇,往往是罔顧長遠與全局利益。
火車一響,黃金萬両。隨着高鐵網鋪開,高鐵福利也被更多人認可。對於民眾,高鐵意味着便捷的交通;對於開發商,高鐵就等於更高房價;對於地方政府,高鐵代表政績。於是,愈來愈多關於高鐵明爭暗鬥的戲碼開始上演。同處湖北省江漢平原腹地的荊州、荊門兩市都希望高鐵落戶,爆發了高鐵爭奪戰,荊州發動「保路運動」, 而荊門則高舉「讓高鐵進荊門」旗幟。
高鐵經濟是中國城市發展的火車頭,延伸到哪裏,經濟就旺到哪裏,設立高鐵站的城市受益匪淺,隨之而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短時間內可以將城市的經濟抬上新台階。當年劉志軍主政鐵道部時,曾將高鐵路線規劃與高鐵站的設立,當作政治籌碼與地方諸侯博弈,更不時以此邀寵於高官。譬如劉志軍曾拍板,在令計劃的老家山西平陸設立高鐵站,而平陸的經濟在當地根本不入流,劉志軍此舉顯然是向令計劃獻媚。
無獨有偶,近期各地撤縣改市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據說,在國家民政部排隊申請變市的縣已超二百個,各地如此踴躍,主要是背後有巨大利益。雖然從行政級別上說,縣與縣級市同級,但二者功能上各有側重。縣的工作重心是「三農」,而市的主要功能是發展工業、建設城市等。並且相對於縣,縣級市可獲得更多政策好處,例如獲得更多非農用地指標,這是招商引資的重要一環。另外,設市後,在城建費用、財稅分成等方面也會有更多優惠。
此外,地方政府官員也有為行政級別「升格」推動撤縣設市,設市後可獲得更多行政權力,擴大行政架構,縣級市的領導更有可能成為上級黨委的常委,作為工業區或城區,在工資補貼等方面也會高些。正是這些看得見或者摸不着的好處,讓各地趨之若鶩,希望搭上國家近期大力推動的城市化列車,實現跨越式發展。
眾所周知,每逢新一屆領導集體上台,必然要通過一系列改革推動經濟發展,推出較為寬鬆的政策,而地方官也期望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向國家爭取更多的優惠,快速出政績,使自己盡快被新的中央領導納入視線,進而實現仕途的跨越式提升。
然而,這種一哄而上的大幹快上,往往不顧當地實際情況,有時甚至透支本地區的長遠利益,甚至破壞國家規劃的大局,對當地百姓未必是福。俗話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由於任期的限制,很多官員的心態卻是「我走之後,哪管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