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問題仍惹火 府會口和心不和

伊朗核問題談判重開在即,美軍加派軍艦前往阿拉伯海,阻截伊朗船隻向也門叛軍輸送武器。華府以「決不賣伊朗帳」姿態示人,力圖消除兩黨議員對和解的戒心,可見奧巴馬始終無法繞過國會這座大山。

伊核談判達成終極協議之死線為六月底,雖然國會共和黨勢力未必夠票駁回總統否決權,但奧巴馬無視民主黨內反對聲音逼國會收貨,教人難以想像。

月中,美國國會參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一致通過採納共和黨主席科克與民主黨首席委員卡丁提出的方案,賦予國會就伊核問題協議表決之權力。上述方案包含多項讓步措施,奧巴馬為安撫民主黨人見好即收,打消否決方案的念頭。料該案月內可獲參院通過。

其實,雙方有凌駕於黨爭的政治考慮,才勉為其難講和各讓一步。首先,該案未賦予國會權力接納或否決協議,只讓國會保留「是否繼續制裁伊朗」之權力,全為保住國家面子。

伊朗有助箝制IS

若法案通過,而國會不滿意和解方案,它可恢復制裁伊朗,但無權過問總統頒行政命令推行之制裁,及聯合國等實施之制裁。終極和解協議由美、英、法、中、俄、德六方攜手草擬,若五方無異議,根據該法案,國會頂多只可局部凍結和解措施,美國總統不至因為國會反對白忙一場、失威世人面前。共和黨明年總統選舉仍存勝望,任何令奧巴馬威風掃地之舉,教共和黨人不得不三思。

其次,方案將「解除美國制裁」與「伊朗支恐問題」脫鈎,可減少府會爭鬥的界外效應,有助維繫美國利益。

雖然伊朗支持恐怖主義活動的指控屢傳不絕,但奧巴馬政府不欲在伊拉克重啟戰端,重新訓練伊拉克部隊欲速不達,遂默許伊朗與當地回教什葉派民兵聯手,對付橫行無忌的「伊斯蘭國」(IS)。

若美國國會考慮撤銷制裁時,將伊朗停止支恐列作交換條件,伊朗或陷兩難局面:要不與區內涉從事恐怖主義活動的「代理人」劃清界線,要不永無擺脫美國制裁之日。美國既想借伊朗之力穩住伊拉克局勢,又限制伊朗「交朋結友」的自由,長遠會否自討沒趣,無人說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