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襲潮來勢洶洶 突尼斯民主堪憂

「阿拉伯之春」發源地突尼斯經過重重波折,民主發展漸上軌道,去年底實現後獨裁統治時代首次和平政權交接,民選總統被軍方罷免的埃及為之失色。日前,突尼斯遊人如鯽的巴杜博物館遭受恐襲,多名外國遊客喪生,作為突國經濟支柱的旅遊業首當其衝,世俗派執政黨的強硬保安措施,會否變成打壓在野勢力的工具?

回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四出破壞伊拉克和敍利亞境內古蹟,高舉剷除異教徒旗號摧毀人類文化遺產。數以千計突尼斯人前往敍利亞和伊拉克加入IS,當中數百人回流,血洗巴杜博物館的槍手會否受IS指使?

無論如何,巴杜博物館作為旅客到訪突尼斯必遊景點,如今大批外國旅客死於槍擊事件,加上IS支持者在互聯網幸災樂禍,各方對突尼斯保安局勢信心不免受損。世俗政黨「突尼斯召喚」去年底橫掃國會和總統選舉,聲勢一時無兩,回教政黨「伊斯蘭復興運動」黯然失色。「突尼斯召喚」掌權未幾,該國發生轟動國際社會的槍擊案,對手或借題發揮,質疑執政者管治能力。

執政者或難抵強權誘惑

突尼斯強人本‧阿里下台後,突國打開言論自由大門。諷刺的是,極端分子和恐怖組織妖言惑眾的攻勢也如魚得水,加上推動民主改革與改善突國經濟是兩碼子事,無論勝出民主選舉的是回教政黨抑或非回教政黨,若他們掌權後遲遲未能交出成績,經濟依然千瘡百孔,保安局勢每況愈下,執政者面對「強權治國掩蓋困頓」之誘惑,未必把持得住。

近年突尼斯發生的恐襲,絕大部分衝着保安部隊而來。前年十月,該國東部港市蘇塞發生「自爆事件」,一男子無法進入酒店,然後在海灘啟動炸彈自爆。這教不少人擔心,博物館槍擊案是恐襲潮掩至之先兆。

振興突國經濟欲速不達,「突尼斯召喚」政府被經濟和保安難題兩面夾擊,在野勢力連連施壓,鐵腕反恐措施易放難收,突國政治鬥爭迭起,本‧阿里時代暴政去而復返,並非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