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平民美食 沙河粉瀕失傳

粵港澳平民美食沙河粉,其正宗製作手藝恐被機械取代。起源於廣州天河沙河鎮的沙河粉(即河粉),近年先後被列為市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惟製作沙河粉聞名的沙河大飯店,先於十二年前倒閉,發源地近年也變成服裝批發市場。傳承這門手藝的「沙河粉村」餐廳師傅金姨擔心,製作團隊大多年事已高,加上年輕人又不願入行,傳統製作手藝或後繼無人,最終將會失傳。

廣東傳媒報道,早年以沙河粉聞名的沙河大飯店,○三年因經營困難倒閉,當時政府為讓沙河粉的傳統製作手藝能傳承下去,找到廣州耀華飲食集團負責人區又生,區接手後即於白雲山腳創辦「沙河粉村」餐廳,並將為飯店製作獨門沙河粉的技術團隊,全部調到餐廳,區又生因此成為官方認定沙河粉的傳承人。

發源地變服裝批發市場

不過,作為沙河粉的發源地,現今天河一帶已沒有以傳統手藝製作沙河粉的食店,甚至已變成服裝批發市場。其中以往亦甚為出名、在五仙橋附近的沙河粉廠,更早於九○年因傳統手藝成本高、效率低而停產。

據了解,如今廣州正宗沙河粉的傳承人及製作團隊,均不是沙河人。當年調到沙河粉村餐廳的師傅,大多已退休或不在人世,而在崗師傅的年齡介乎四十至五十歲,亦將近退休。

傳統手工製粉過程繁複

其中為餐廳製粉十二年的老師傅金姨現年六十歲,已到退休年齡。金姨指出,由於傳統手工製粉過程辛苦,每天需站立數小時,且不斷重複同樣動作,「後生仔唔願意做!」金姨雖曾想過退休,惟擔心沙河粉的傳統手藝無人繼承,才繼續下去,她希望在退休前,能找到年輕人接手。

據悉,沙河粉村餐廳目前在廣州荔灣、越秀、白雲開設共二十六間分店,但面對傳統手工製粉成本高、效率低,餐廳為維持做出最地道的沙河粉,以及保持親民的價格,近年逐步轉為規模化經營。

區又生表示,正嘗試利用機器製粉,並從泰國引進製粉生產線,增設恒溫裝置存放沙河粉,希望讓機製沙河粉質量提高。不過,沙河粉的傳統製作手藝該由誰來傳承,則面臨重大考驗。

正宗沙河粉製作八道工序

1 選米

2 浸米

3 磨漿

4 鋪平

5 蒸粉

6 輕揭

7 涼凍

8 切粉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