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憲法教育 培養憲法意識

內地第一個憲法日已落下帷幕,根據國家教育部安排,全國四十萬所中小學在憲法日當天集體晨讀憲法。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設立憲法日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隨後將每年的十二月四日定為國家憲法日,並舉行相關的活動。對於憲法日的設立,內地社會有一些爭議,主流意見認為,雖然憲法日並不能改變憲法的弱勢地位,但它和憲法宣誓制度一樣,通過儀式化的形式,假以時日,多少是能夠增強人們的憲法和法治意識。

指望畢其功於一役無疑不現實,憲法日的作用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和治國理政的總章程,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而要實施並讓人們遵守憲法,前提是社會中的多數人包括官員要有憲法意識。就此而言,憲法的生命和力量源泉在民眾心裏,公民的憲法意識是憲法得以實施和實現的根本保證。

公民意識 娃娃學起

但公民的憲法意識又從哪兒來?除了違憲案例的判決,主要是教育和普及。通過每年一度的憲法日普及憲法知識,使憲法為廣大民眾所熟悉、掌握,更加關注憲法,進而發展到遵守和運用憲法。

另一方面,中國也是一個缺乏法律文化的國度,長期以來,無論官方還是民間,人們重視的是道德教育,對制度和法律則不那麼強調。故要增強公眾對法律的認同感,就需要一些載體和具體啟動點。設立憲法日,就是這樣一個啟動點。

從實際來看,目前憲法的普及程度仍相當有限,許多人對憲法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了解,對憲法的理解也更多地停留在國家制度層面,較少將其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現實利益聯繫起來。此種狀況亟需改變。

但最好的改變是從孩子開始。鄧小平曾說足球要從娃娃抓起,憲法教育也是如此。因為成人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思維模式和知識結構,再加之有利益牽連其中,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和思維方式比較困難。而孩子則不然,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一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和認知世界的方式,決定着他成年後對世界的看法。從這個角度說,如果內地幾百萬中小學生接受了憲法教育,培育了憲法意識,具有了憲法思維,再過一、二十年,當他們成為社會的中堅,他們的行為方式就將與前輩有很大不同。

一個國家民眾的民主精神和法治意識決定着一個國家法治建設的深度和廣度。內地憲法包含着基本的公民權利,當幾百萬孩子通過憲法教育在心裏種下了民主、自由、法治、平等的現代價值和人權觀念,並將它們視為自己理所當然的權利,想想看,多年後這不是一支巨大的推進國家和社會進步的力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