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審批腐敗 剷除制度弊端

國家發改委再有兩名司級官員被帶走調查,迄今發改委系統共有十七名官員被查,包括三名地方發改委主任,是十八大後反腐風暴中出事官員最多的部委,但這決不會是終點。發改委系統之所以成為腐敗重災區,蓋因其是位高權重的獨特政府部門。

如果說,內地市場經濟還帶有較濃厚的計劃色彩,是受管制的市場經濟,最能體現這種計劃性和管制特點的政府部門,就是發改委,其基本框架,是○三年由原國務院體改辦和國家經貿委部分職能併入而來,作為中國政府專司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

發改委在中國政府部門中的超強地位,由其職能設置和機構眾多可見一斑。除了擬訂並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以及負責監測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態勢,承擔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經濟體制改革責任,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和生產力布局的責任等宏觀任務外,還負責微觀的市場監管和價格制訂工作。

簡政放權 效果成疑

大凡政府部門,在發改委都設有相應的司局和辦公部門與之對接。故也被稱作「小國務院」,價格司更有「天下第一司」之稱,負責對包括電價、水價、藥價等多種壟斷商品及公共服務的價格,進行審核和監督,擬訂重要價格收費政策。此次發改委被查處的官員中,該司佔了五位,包括一位剛執掌的新司長。

權力滋生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發改委權力的獨特性是壟斷了重大項目的行政審批權和重要價格的制訂權,這是眾多手握審批大權的司長們「經不起考驗」的主要原因。以能源局和價格司為例,前者受查的六名官員包括局長劉鐵男在內,多數曾長期分管煤炭、電力等工作,要想一定規模的能源項目順利上馬,必須先巨額「打點」有關官員才能放行,數額多少決定項目的順序;後者出事則出在藥價和電價上,價格司曾對藥品價格下達多次降價令,但藥價卻「愈降愈高」,根子就在於腐敗。

對於發改委的過大權力及由此產生的腐敗,總理李克強早前表示要終結「制度性弊端」,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務院也分七批取消和下放了六百三十二項行政審批事項。但這在多大程度上可解決由於部委手握審批權而導致的腐敗問題,仍是問號。徹底消滅審批腐敗和價格腐敗的辦法,就是對發改委這一機構進行改造,使之只承擔中長期的規劃職能,或如此前有學者呼籲的那樣,乾脆取消。但深受計劃思維影響的領導人,是很難下這種決心的。